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糖尿病心肌病治疗的新领域灯盏花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浙江省中医药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即浙江省生物医学治疗中心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的带领下,由周斌全副主任医师负责的研究小组最近在《中国药理学报》报道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将为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治疗开辟一个新的天地,给越来越多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在社会疾病谱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长,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4.4%,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而且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是血糖正常者的3.6倍(11.8%VS3.2%)。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独立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糖尿病心肌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心肌细胞发生原发性损伤,左心室肥厚、舒张期和(或)收缩期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形态,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灶性坏死,间质有不溶性胶原蛋白积聚、纤维化,临床表现早期以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为主,晚期以收缩功能不全为主,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因此。糖尿病心肌病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生率和高病死率密切相关。目前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主要还是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和心力衰竭的治疗,如何预防、治疗、延缓并逆转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功能异常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
  灯盏花素是从菊科属植物短亭飞蓬全草灯盏细辛中提取的一类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临床应用证实灯盏花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浙江省中医药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即浙江省生物医学治疗中心由周斌全副主任医师负责的研究小组建立了糖尿病心肌病大体动物模型以及高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损害模型。并且用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大鼠以及干预高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可以有效逆转糖尿病以及高糖环境导致的心肌结构损害和心肌细胞的肥大,同时抑制糖尿病以及高糖环境诱导的心肌细胞PKC,NF-KB,c-fos等相关蛋白的过度活化和表达。这一结果表明证明了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导致的心肌结构损害和心肌细胞肥大具有保护作用,该药对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从而明确了灯盏花素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也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浙江省中医药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即浙江省生物医学治疗中心由周斌全副主任医师负责的研究小组完成的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 Sin.2009,30:1081―1091.]上,题目是“Bre―viscapine ameliorates hypertrophy of cardiomyocytes induced by highglucose in diabetic rats via the PKC signaling pathway” (灯盏花素通过PKC途径逆转高糖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的肥大)。由傅国胜教授带领,周斌全医师负责的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浙江省中医药局以及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的资助下,目前已着手进行灯盏花素保护糖尿病心肌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并且初步得出结论即灯盏花素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因此,灯盏花素有望应用于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治疗。
  
  延伸阅读――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分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1型多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分泌的激素所致,在分娩后自愈。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口细胞分泌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多数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系为原发,但很可能胰岛素抵抗与分泌障碍均存在,只是表现先后,轻重不一。分为三期:
  第一期,有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血浆葡萄糖正常;其表现血糖正常但血脂异常。
  第二期,抵抗加重,虽有高胰岛素血症,但受体愈不敏感,仍出现餐后高血糖症:其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
  第三期,抵抗仍存在,但胰岛素分泌降低,导致空腹高血糖症。餐后及空腹血糖均增高于正常。
  
  糖尿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1 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1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 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痛: 救。
  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昏迷,除了低血糖的原因外,血糖显著升高还可引起高渗性昏迷,所以在昏迷原因不清楚时不要随便给病人喂食糖水,以免加重病情。而且给意识不清的病人喂糖水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糖尿病的预防
  1 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2 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3 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3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l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l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
  4 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3000万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01/L (130mg/d1),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5 糖类摄入。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
  1 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2 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威,食盐摄入量6g以下为宜。
  3 忌辛辣:戒烟限酒。
  
  发病趋势
  近20年来,我国共进行了四次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1980年、1994年、1996年、2002年。尽管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不同,但在2002年之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在4%以下。中国中医科学院糖尿病研究总院通过对近5万名2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血糖检测,糖尿病的总患病率已达11.28%!根据《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报告表明,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的“重灾区”,是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并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120万人,预测至2010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猛增至8000万至1亿人。更让人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74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