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语言之于民族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言通过思维和文化成为一个民族的本质之一,成为与民族存亡与共的特性之一。语言是思维的一部分,语言不同源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语言又会反作用于思维,影响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文化提供了语言使用的语境,并且反映在语言的词汇和表达习惯上。语言是民族思维和民族文化的标签,是语言内部交流和外部联结的工具。
  关键词:语言;思维;文化;民族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0)04-094-02
  
  语言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历来受到语言学家以及各类学者的讨论,从海德、洪堡特,到博厄斯、萨丕尔、沃尔夫,莫衷一是,这些先贤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角度,供我们去思考、研究。本文尝试着在前人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讨论语言作为民族的重要特性之一,是怎样影响和作用于民族,以及这种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
  一、各民族的语言是否有“先进”与“落后”之说?
  各个民族由于历史际遇、生存环境、民族性格等原因,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会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发展,一个民族或许会在某些方面领先或落后于其它民族。作为民族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语言上是否也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
  1.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梵语为代表的屈折语最为先进,以拉丁语为代表的粘着语次之,而以汉语为代表的孤立语最为落后。[1](p43)洪堡特认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2](p29)洪堡特认为,语言形式和思维形式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语言的内在形式在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对感觉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加以概念化,因此,操不同语言的人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洪堡特看来,语言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在形式上,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
  2.美国语言学家博厄斯认为,语言只有结构上的区别,没有“发达”与“先进”之分。他极力反对语言是种族之灵魂的说法。语言虽然是打开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钥匙,即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语言形式,但是语言水平不能决定文化水平。[1](p127) 他认为,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主要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主要是各种语言的逻辑范畴不同,逻辑范畴的不同完全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生活经验和一个民族的注意方面。比如渔猎民族在语言中可能会对鱼类的区分比较多,他们会对他们所遇到的鱼类命名,并且会把与捕鱼有关的动作、事物等方面进行命名,从而形成某些特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对于他们的生活中很少出现或没有出现的东西或事件,他们的语言也并非不能表达,而是需要一个成熟化的过程。因此,语言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语言水平只是文化水平的一个反映,而不是决定因素。
  3.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很某些程度上继承了洪堡特的观点,该假说主要认为,语言不仅指示经验,而且规定经验;人的语言影响了人对现实的感知;世界上的语言不同,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和看法就不同。[3](p104)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人一出生便必须接受社会所约定俗成的语言,而他所接受的语言中早已包含了社会对世界的看法和解释,因此,他所看到的世界是已经被解释的世界,他的思维方式也因此受到影响。由于语言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这种语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被赋予给民族中的每一个人,形成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然后再不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个人。既然语言塑造着思维,那么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本民族的关系将是非常密切的,依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观点,甚至可以说,语言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水平和发展方向。
  二、语言通过哪些因素与民族进行联系?
  1.语言与民族。语言和民族之间关系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息,这些不同的观点只所以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存在分歧。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厘清概念,应该在尽可能正确,尽可能稳定和一致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语言和民族有很多定义,在此我们列出一种较为通行的看法,以便我们进一步的讨论。
  许国璋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4](p15)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民族,①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②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5](p951-952)
  由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共同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是民族形成的一个具体而细微的方面,语言作用于民族的内部交流、世界认知、文化储存各个方面。
  2.许国璋对语言的解释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他肯定了语言对文化形成的作用,不过,在语言和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必然也会牵连到民族的组成单位――人的心理方面,而人的思维无疑成为无法绕过的问题。讨论语言和民族的关系,我们需要通过思维和文化来考察。
  心理学认为:“就其本质而言,思维是对问题或情景的内部表征(internal representation)。”[6](p388)思维运用三种基本组成单位来进行,他们是:表象(image)、概念(concept)、语言(language)。也就是说,思维不能等同于语言,语言只是思维的一部分。当被问及“青蛙有没有尾巴?”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其实是在脑海里对青蛙这一形象进行再现,然后进行观察。有时离开语言也可以思维,但是出于想要表达和交流,实际上每个人都力图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模糊的表象或者感觉。因此,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语言。
  可以看出,正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认为的,语言形式会对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人类各个民族在思维能力上是相近的,在语言天赋上也是相似的,由于不同的历史际遇,选择了不同的基本音位,赋予了不同音位不同的意义,约定了不同的语法规则,不同的语言都有强大的表达潜力,只不过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具体经验,使各自的语言在不同的表现领域发达起来,只要愿意,不同的语言可以表达另外民族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否则国际间的交流也会成为不可能。可以这样说,不同的民族具有各自的语言,这些语言促生于相似的思维能力,成形于不同生存环境中的表达需要,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一旦确定,就会代代相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会对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同时,语言在稳定中还会发生变化,个人在语言运用中会进行创新或者对原有语言进行破坏,一旦这种创新和破坏被集体所认可和接受,语言便会发生变化,所以语言对思维的束缚是有限的。一个民族的活力正在于思维的活跃,而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正是思维活跃的一个重要标志。
  3.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此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言是民族内部成员交流的共同基础和手段……它来源于该民族社会生产和生活,必然要反映该民族的社会现实,受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政治观念和文化传统所制约……任何一种语言要素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定的文化特点。”[7](p194)语言把文化进行编码后储存在所有民族个体的记忆之中,并进行传播、学习、认同,从而形成共同的民族特性。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即使是英语国家如美国和英国,也会在语言上发生不同,这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这些不同正是民族性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因此,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需要从这个民族的文化学起,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会形成诸如“chinglish”式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民族的精神财富通过语言得以储存和流传,保持了一个民族的稳定性,文化也是通过语言的进行不断的摒弃和发展,保持了一个民族的活力。
  三、语言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何如进行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是一种大脑能力,这种能力是所有人类所有民族所共有的,这种内在或先天的语言能力经过后天发展而成熟,在不同的民族语言环境中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因此,语言从一种能力上来说,不能决定一个民族的优劣;后天成熟的语言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包含和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语言具有创新性,语言无法束缚思维,思维会创造新的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因此,语言只能反映思维方式的不同,不能决定思维水平,也就不能决定一个民族的优劣。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化提供了语言使用的语境。语言作为一种民族内部成员交流的工具,植根于文化上的认同,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播、存储的容器,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反映,认识一个民族从了解他的文化开始,而了解他的文化,则很多时候是从语言开始。语言的不同更深层次地来源于文化的不同。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首先,语言和思维、文化紧紧相联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成为一个民族稳定的和本质性的东西;其次,不同民族之间,语言可以成为民族间交流、理解、合作的媒介,不同民族的语言只有差异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随着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不同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联系会越来越频繁和紧密,这会影响到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世界的大同促生着一种通用的语言,从而必将再进一步拉近民族之间的关系,语言之于民族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刘润青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封宗信编著.现代西方语言学流派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许国璋.语言的定义、功能、起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2) :66.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Dennis Coon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M].郑钢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7]杨芳,何慧英.试论语言与思维及文化的关系[J].前沿,2006,(3).
  (责任编辑:刘军平 田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94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