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遵义市竹产业区域开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遵义市经济竹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遵义市发展竹产业的优、劣势和竹业市场前景,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原则与依据,提出了遵义市竹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以及竹业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竹产业;区域开发;贵州遵义
  中图分类号S795;F3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198-03
  
  1遵义市竹产业现状
  1.1竹林的种类、面积和蓄积量
  据调查,遵义市竹林总面积10.65万hm2,种类包括乡土种12属38种,引进种20余个。价值较高、资源存量较大竹种有楠竹、棉竹、慈竹、硬头黄、金佛山方竹、撑绿竹等,按照不同经济利用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1]。
  1.1.1笋材兼用竹类。以楠竹为主,现有面积4.06万hm2,总蓄积量为6 500万株,年均产材315万根、产笋1.5万t。集中分布在赤水市和习水县,占总量的81.5%。
  1.1.2纸浆原料竹类。以丛生竹为主,如慈竹、棉竹、硬头黄、撑绿竹等,现有面积3.23万hm2,总蓄积量约为120万t,年均产量约40万t,分布范围甚广,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赤水市、仁怀市、习水县,占总量的87.2%。
  1.1.3笋用方竹类。以金佛山方竹和合江方竹为主,现有面积3.36万hm2,常年竹笋产量1.26万t。因重采轻育,低产林占50%以上。适生范围十分狭窄,只有桐梓、绥阳、正安、习水、道真、赤水等海拔1 300 m以上的冷凉地区才有分布。
  1.2竹加工企业现状
  据调查统计,遵义市竹业综合产值达6亿元,其中工业销售产值为4.5亿元,占综合产值的75%。现有竹加工企业197家,常年从业人数1.05万人,年耗原料楠竹300万根、杂竹40万t,资源加工比率达95%以上。竹区群众每年通过原竹、料竹和料笋销售直接收入达3.5亿元以上,为地方财政创税3 000多万元,产加销一体的资源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发展竹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分析
  2.1有利条件
  2.1.1遵义市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竹类生长。楠竹属中亚热带大型散生竹种,喜温暖湿润,要求土壤疏松通透,深厚肥沃,在年平均气温15 ℃以上、降雨量1 200 mm以上地区生长良好。在赤水、仁怀、习水等海拔600~1 000 m的紫色土地带,其土壤、气候均符合楠竹生长要求,楠竹长势良好。丛生竹栽培分布受母岩土壤限制不大,海拔221~600 m地带适宜硬头黄、撑绿竹生长,其余竹种适生范围为海拔221~1 000 m地带。但作为原料基地布局,考虑运距等因素,发展区域主要应集中在赤水竹浆厂周边范围,包括仁怀、赤水、习水3个县(市)运距较短的乡镇。方竹属北亚热带区系小型混生竹种,喜温凉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遵义市海拔1 300~1 500 m地带均适宜其生长[2]。但考虑基地布局应与加工企业布局相适应,其栽培发展适宜区域以桐梓县为中心,包括绥阳县及汇川区北部、习水县东北部以及正安县桴焉、庙塘一带。
  2.1.2发展竹业的技术基础条件较好。遵义市竹林栽培利用历史悠久,规模发展和大宗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赤水市。此外,桐梓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方竹笋的培育利用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以赤水市、桐梓县为中心的竹业资源基地区域和竹业开发利用的技术密集带,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条件。建成一批资源和产品生产企业,有竹加工企业182家,占全市的92.4%。赤水市还有3个国营楠竹场、2个竹良种繁育苗圃场,也成为竹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形成大批竹林培育、加工的熟练竹农和产业工人,造就了一支多层次的竹业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在长期生产开发中,与贵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及国际竹藤组织等竹业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协作关系,为科技兴竹、做大做强竹业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2.2不利条件
  遵义市竹业发展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但随着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发展成为制约整个竹业发展的严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总量少,产业覆盖面低。现有成林仅占竹林的63.6%,且分布分散,产业化经营困难大。二是经营粗放,生产力低下。竹林经营权属不确定,“有人采收、无人管理”及“杀鸡取卵”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初级加工无序发展,导致原料供给恶性竞争。一方面,好的原料生产不出优质产品;另一方面,优质产品缺乏原料供应,需从外省购进。四是深度加工不够,原料综合利用率低。楠竹加工原竹利用率均在50%~70%之间。竹地板生产过程中有40%的梢头被直接废弃。五是在竹产品加工过程中,化学胶粘剂、防腐剂等的使用都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有待改进。六是竹材税费偏高,企业比较成本增加。如楠竹每竹税费高达5元,是四川省的142.9%、浙江省的200%,税费明显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
  3竹业市场前景分析
  据统计,国内目前年耗木材(包括成品材)1.019亿m3,实际自给6 310万m3,缺口达3 880万m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缺口将日益扩大。全国竹地板需求量为800~1 000万m3,竹胶合板需求量为400万m3,其他竹产品需求量300万m3, 3项折合共需楠竹5.5亿株、杂竹原料1 000万t。而全国现有楠竹资源约5.0亿株,竹地板产量仅400万m3,胶合板产量30万m3,存在巨大缺口。2000年,全国纸制品消耗总量达3 475万t,生产自给2 511余万t(其中竹浆纸仅50万t),自给率仅72.3%。预计2010年的需求量将突破5 000万t大关,发展竹浆造纸潜力巨大。近年来,竹笋市场也持续升温,特别是日本、港台等地潜在市场很大。2002年,全国竹笋罐头产量为28万t,但仅日本就订货20万t,实际供货14.7万t,远未满足需求。据国家林业局产业预测,2010年我国竹笋市场容量在320万t以上,竹笋发展潜力很大。
  综合上述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各类竹业产品都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就遵义市目前发展情况看,竹业可行的市场目标为:楠竹地板占有率力争达到1%,生产规模由现有40万m3提高到100万m3;杂竹胶合板类占有率达到1.5%,生产规模由现有2万m3发展到6万m3;其他家具工艺及建材制品占有率达到1%,生产规模由现有0.8万m3增加到3万m3;竹笋及制品占有率达到2%~3%,生产规模由现有3万t增加到7万t;此外,要积极开展竹炭、竹化工等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以上产品生产规模,配套资源基地产量要求楠竹年产600万根,原料杂竹年产100万t。
  4竹产业开发区域布局规划
  4.1指导思想
  着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市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立足独特资源和竹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调整竹业区域布局,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兼顾生态建设和资源培育,以加工带基地,以基地促加工,推动竹业健康、有序、高效地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把竹业真正培育成为市域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3]。
  4.2基本原则
  遵义市竹产业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市场导向原则。②比较优势原则。③与遵义市林业区划、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非耕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造林绿化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基本相符合。④保持乡(镇)行政区界的完整性。⑤产业化协调发展原则。⑥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原则。⑦经济、生态两大效益并重原则。⑧坚持经济布局宏观协调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竹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4.3区域布局规划
  4.3.1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以仁(怀)、赤(水)、习(水)、桐(梓)区域为主体,相对集中、规模适度、资源高产、产品优质的竹业产业带,全市竹林资源总面积达到13.33万hm2。其中,笋材两用楠竹基地3.33万hm2,年产竹材600万株,产笋4万t;纸浆原料及材用杂竹基地4.67万hm2,原料产量105万t;笋用方竹基地4万hm2,鲜笋产量3万t;生态竹林区1.33万hm2;同时提升竹产工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形成2~3个龙头企业集团,实现竹产工业产值28亿元。
  4.3.2区域布局。一是资源分区布局。①笋材两用楠竹基地林区。布局在西北部赤水、习水两地海拔800 m以上的山原地带,包括天台、寨坝等18个镇(乡)。土壤为页岩发育的黄壤和紫色土,年均气温15 ℃,年均降雨量1 200 mm,是遵义市最适楠竹生长的区域,现有竹林3.31万hm2。规划到2015年,竹林资源发展到3.33万hm2,年产楠竹600万根。②纸浆原料竹基地林区。布局在西北部仁怀、赤水、习水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带,包括茅台、土城等26个镇(乡)。土壤以紫色土为主,间有黄壤分布,年均气温17 ℃,年降雨量900~1 200 mm,现有杂竹林2.82万hm2。规划到2015年,竹林资源发展到4.67万hm2,年产竹浆原料80万t,年产胶合板料块20万t,建设重点为新造基地竹林1.85万hm2。③方竹笋用基地林区。布局在中北部桐梓、绥阳、正安、遵义、习水、道真、汇川海拔1 300 m以上地带,包括黄连、高坪等39个镇(乡)。土壤以山地黄棕壤及石灰土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雾,年均温13.5 ℃,年均降雨量1 100 mm,现有竹林3.07万hm2。规划到2015年,竹林资源发展到4万hm2,年产竹笋3万t。建设重点为新造林0.93万hm2,并对低产林进行全面改造。④生态竹林区。位于以上区域以外的大娄山脉以东地区,包括湄潭、凤冈、余庆、务川、红花岗5县(区)以及道真、遵义、绥阳3县大部分,共158个镇(乡),土壤以黏土、石灰岩和页岩发育山地黄壤为主,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5 ℃,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0~1 200 mm,非耕地开发利用方向以种植果、药、茶、桑为主。规划到2015年,竹林资源发展到1.33万hm2,利用方向主要是流域治理、水源保护及城镇绿化,同时兼顾当地竹材竹笋市场就近供应。二是竹产工业区域布局。根据竹林资源的分布、现有竹产加工业现状以及各地区位、交通等情况,对竹产加工业做如下布局:①竹浆企业。布局在赤水市,以赤天化纸业公司、华一纸厂为骨干企业。规划到2015年,年产漂白浆板10.2万t,高档文化用纸15.3万t,工业产值达12亿元。②竹材企业。布局在赤水市、习水县,重点布局在赤水市。以新宇竹业公司、新锦竹业、兴荣竹业、赤水竹胶合板有限公司、凤凰竹业为骨干。规划到2015年,年产地板100万m2、竹家具2万件(套)、竹砧板450万个、竹薄片制品6 000万件、胶合板2万m3、竹覆膜板4万m3,产值达到5.4亿元。③竹笋加工企业。布局在汇川区、正安县、赤水市,以遵义金旭公司、正安顶箐公司、赤水星秦公司为骨干。规划到2015年,鲜笋加工规模达到7万t,产值达到7亿元。
  此外,通过组织行业协会,引导传统竹工艺制品系列加工发展,逐步启动桐梓、习水等竹区方竹炭、方竹醋等产品开发,力争到2015年各类竹副产品产值能够达到3.6亿元左右。
  5竹业发展对策
  做强做大遵义市竹业,根本对策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强化市场拉动、政策鼓励及科技推动3种机制,以基地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基地化,实施产业化、规模化建设经营。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政府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
  (2)政策上倾斜扶持。一是要积极对接好和用活当前国家西部开发有关产业开发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二是地方各级要在财政贴息、涉农补助及农村信贷上为竹业和竹区创造优惠投(融)资环境,增加对竹产业的投入;三是及时理顺竹资源税费管理秩序,减轻竹农和企业负担[4]。
  (3)理顺产权机制,激活资本市场。明晰山权、林权、厂权,重组资产,拓宽资本进入渠道,吸纳国内外多元化资本。
  (4)组织竹业协会,增强市场力。
  (5)强化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一是以遵义市林科所及金旭、新宇、赤天化竹浆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培养锻炼一批专业人才,并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和专业科研院校协作,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二是制订健全竹业标准化质量管理和科技激励等制度,形成稳定的产业创新机制;三是及时把握国际国内市场产品结构以及新工艺、新技术动态,组织产品开发和换代更新。
  6参考文献
  [1] 刘运贵,李淼.贵州省遵义市竹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08(3):43-46.
  [2] 辉朝茂,杨宇明,郝吉明.论竹子生态环境效益与竹产业可持续发展[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25-29.
  [3] 杨楚藩.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竹子研究汇刊,2000,19(3):71-75.
  [4] 李智勇,林德荣.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4(4):2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00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