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万蚕茧层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18个家蚕纯种的万蚕茧层量与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分析的各个性状对万蚕产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茧层量、全茧量、茧层率、四龄结茧率、良卵率、普茧率、虫蛹率、死笼率、同宫茧率、单蛾卵量,为今后家蚕纯种的定向培育和选育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家蚕;万蚕茧层量;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S8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210-02
  
  家蚕的万蚕茧层量是由多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家蚕的万蚕茧层量和其他数量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其表现取决于基因型,又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弄清各数量性状对万蚕茧层量贡献的主次关系,对今后家蚕品种的定向培育和选育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试验采用邓聚农[1,2]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对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的18个家蚕品种2006~2007年的保育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与家蚕万蚕茧层量有关的数量性状在家蚕茧万蚕茧层量形成过程中的主次关系,旨在为今后家蚕选育种根据选育目标进行高效选择材料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6年和2007年2年春蚕期,在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家蚕品种保育实验室进行,参试品种有中系品种9个:菁松(V1)、夏芳(V2)、芙蓉(V3)、薪杭(V4)、浙蕾(V5)、锦12(V6)、827(V7)、春蕾(V8)和芳山(V9);日系品种9个:皓月(V10)、秋白(V11)、湘晖(V12)、科明(V13)、春晓(V14)、782(V15)、7532(V16)、H72(V17)和826(V18)。供试品种均来自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家蚕品种库的头年春制越年种。
  1.2试验方法
  各品种同日出库,采用渐进加温催青方法同室催青。盛孵化日收蚁,每品种收蚁0.3g,1龄27~28℃、2龄26~27℃、3龄25~26℃、4龄24~25℃、5龄23~24℃温度条件下管理;1、2龄全防干细切叶育,3龄半防干粗切叶育,4、5龄普通全叶育,给桑4次/d。试验期间每日上午随机调换箔位,4龄第2日每品种定蚕400头,饲育至上簇结茧。定蚕头数后每日调查病死蚕情况,上簇终后第7天采茧调查。试验调查的性状有:万蚕茧层量(X0,kg)、亲代单蛾卵量(X1,粒)、良卵率(X2,%)、四龄结茧率(X3,%)、死笼率(X4,%)、虫蛹率(X5,%)、普茧率(X6,%)、同宫茧率(X7,%)、全茧量(X8,g)、茧层量(X9,g)、茧层率(X10,%)。调查统计数据为2年的平均值。
  1.3分析方法
  按灰色系统理论[3,4]要求,将18个参试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视为1个灰色系统,以万蚕产茧量为参考数列X0,其他10个主要性状为比较数列,记作Xi(X1、X2、X3、X4、……X10);先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公式1),再利用这些标准化后的数据求出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系数(公式2),最后依次求出关联度(公式3)。试验结果用DPS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式中,γi为关联度,n为品种数。
  2结果与分析
  2.1万蚕产茧量和性状的同一量纲标准化处理
  由于分析的家蚕各个性状的物理意义和各性状的衡量单位不同,为保证各性状因素具有等效性和同序性,需对各性状原始数据(表1)进行同一量纲标准化处理(表2)。
  2.2 灰色关联度计算与分析
  根据表2求出X0与Xi各对应点的绝对值差,最后根据关联系数公式和关联度公式计算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表3)和灰色关联度(表4),并按灰色关联度数值大小排列出各性状与万蚕产茧量间的关联序,依次为:茧层量(X9)>全茧量(X8)>茧层率(X10)>四龄结茧率(X3)>良卵率(X2)>普茧率(X6)>虫蛹率(X5)>死笼率(X4)>同宫茧率(X7)>单蛾卵量(X1)。按照关联度分析原则,关联度越大的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系越紧密。结果表明,茧层量与万蚕茧层量的关联作用最大,其关联度达到了0.980 4,说明个体茧的茧层量对万蚕茧层量的贡献较其他性状大,在选育种中提高蚕茧个体的茧层量是提高万蚕茧层量的关键。其次,全茧量和茧层率与万蚕茧层量的关联作用也较大,其关联度分别为0.848 3和0.831 0,说明这2个性状对万蚕茧层量的贡献较其他性状也较大,这2个性状的提高,也可以使选育的品种在万蚕茧层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3讨论
  灰色系统理论因能较好地解决对多个性状与产量的主次关系评价,现已在主要农作物上广泛应用。在家蚕品种万蚕茧层量形成过程中,各数量性状对万蚕茧层量的贡献大小不同,笔者通过对家蚕各性状与万蚕茧层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贡献大小,可对今后家蚕选育种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本试验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研究了10个与万蚕茧层量相关的数量性状对茧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表明,对万蚕茧层量贡献的大小依次是:茧层量>全茧量>茧层率>四龄结茧率>良卵率>普茧率>虫蛹率>死笼率>同宫茧率>单蛾卵量,在选育种工作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在针对选育万蚕茧层量高的蚕品种工作中,早代先对贡献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对万蚕茧层量贡献较小的性状可以在高世代进行选择。
  本试验研究是在环境条件良好控制下进行的,试验结果对选育万蚕茧层量的春用品种有指导作用,对夏秋用高抗性品种的选育怎样控制协调存在负相关性的产量与体质间的平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 邓聚农.灰色系统与农业[J].山西农业科学,1985(5):29-33.
  [2] 邓聚农.农业系统灰色理论与方法[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雷特拴.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M].郑州:海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 郭瑞林.作物灰色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08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