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气候舒适度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地域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从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方法、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探讨了旅游气候舒适度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目的是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促进旅游气候学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 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时空分布;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P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220-0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而旅游活动对气候的变化很敏感[1],使得气候成为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游客在游览、观赏、访问、瞻仰和体闲度假的时间选择上主要考虑旅游地气候的宜人程度[2]。适宜的气候不仅具有景观功能,而且可以增添富有特色的旅游内容,扩展旅游活动的时空分布[3]。因此,旅游气候舒适度对旅游资源评价以及气候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有关气候舒适度的评价研究己有40多年的历史,而国内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由定性研究逐渐转为定量研究,但是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待深入。目前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集中于各省城市[4-15]、森林公园[16-20]和风景名胜区[21-28]。本文归纳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从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方法和时空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我国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旅游气候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1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概念及评价方法
  
  尽管“旅游气候舒适度”一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准确的定义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在谈论或描述某地气候时,常以此地是否“舒适”或“宜人”来评价[28]。所谓人体生理的舒适度,即人体对其所处热环境或日照感到刚好适应,且无需调节时的感觉状态,故引入舒适度来定量的表征气候对人的适宜程度。一般认为在旅游活动中,人们普遍感到舒适宜人的气候适宜程度叫做旅游气候舒适度[29]。
  国外有关气候舒适度的评价研究己有40多年的历史,早在1966年特吉旺[30](W.H. Terjuug)就提出了舒适指数(Comfort lndex)和风效指数(Wind Effect Index)的概念,1973年奥利佛(J. E. Oliver)[31]建立了温度-湿度指数和风寒指数,西德慕尼黑林业试验站提出的有效温度[32]。此外,加拿大气象局还建立了舒适指数测评的标准模型(David D Houg hton.)[33]。目前,这些评价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旅游气候学的研究。
  国内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只是一些定性的描述,到90年代定量研究逐渐增多。钱妙芬和叶梅[34]的旅游气候宜人度评价方法研究,提出一个较客观、定量的评价气候宜人度的数学模型,它综合地描述了气温、日照、降水、雾日、风速、相对湿度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对气候宜人程度的影响,使气候宜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可比性。周蕾芝等[2,16]对旅游活动的适宜气候指标进行了分析,利用旅游客流量偏差率与其相应的气候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由计算机筛选出影响客流量偏差率的气候因子建立了相关方程,得出旅游活动的适宜气候指标。廖善刚[8] 分析了福建省旅游气候资源,提出了综合舒适度指标等。 周永明等[22]对阿坝州大九寨风景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用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运动强度因子建立了旅游适宜度综合指标,得出高海拔地区旅游适宜度。陈胜军等[23]分别利用体感指数、风冷力指数和宜人度指数对浙江海岛适宜旅游时段进行研究,提出了“宜人频率”这一概念,针对海岛旅游特点,对宜人度指数进行了必要的修订,采用气压、日照率、降水、气温、湿度、风和能见度这7个气象要素的组合来综合评价人体对气候的反应,用它可以划分适宜旅游时段以及最佳旅游时段。谢雯等[3]提出适用于MODIS遥感数据的旅游温湿指数模型。这些评价指标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
  
  2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已有很多。目前,主要集中于各省城市、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
  在各省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方面冯新灵统计筛选了2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式,对我国四季旅游舒适气候进行了分区和评价[4]。张艾、覃卫坚等[12-13]利用广西气象统计资料,采用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标对广西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指出广西旅游气候条件的区域差异。马乃孚[24]通过与著名旅游区的类比方法讨论了湖北旅游气候资源的开发途径及其气象景观。邵筱叶和梁留科[14]通过对河南省130个县市近30年平均1~12月份的气候舒适指数的定量分析研究,确定出各地适宜旅游的季节,并以此为依据将河南省的旅游气候资源化为了6大区,首次较为详尽地给出了河南省各地的最佳旅游时段。张玉兰等[9]对宁夏四大旅游区的气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卫沙坡头旅游区有长达5个月的适宜旅游期和3个月的疗养气候条件。李群和刘秀萍[10]对山东省旅游生理气候利用进行了评价,郭成香,石凤云[6]对四川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探讨,杨尚英[17]利用陕西30年的资料,提出了关中旅游的最佳季节和预报。邸瑞琦等[15]对内蒙古地区气候因子与旅游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气象指标进行客流量的预报。刘清春等[5]选取了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来衡量全国城市旅游气候的舒适性,计算了全国44个城市的人生气候舒适指数以及偏离度,分析了旅游气候舒适期,发现其中19个城市舒适气候期是5个月,舒适期过短或者过长的城市都较少;从季节上看,春秋季节特别是4月、10月,除热带地区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都较适宜旅游。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热偏,以海口气候偏离度最大,丽江、昆明、拉萨等气候都相对比较适宜,而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冷偏,以哈尔滨气候偏离度最大,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的城市气候感觉舒适。石婧[11]从舒适指数、风效指数等方面对永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后认为:永安市全年皆可开展旅游活动,但优势在于春、秋季,夏季炎热,可充分利用山区清凉气候和景观,开展山地避暑生态旅游活动。孙根年和马丽君[35]对西安及周边山地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得出客流量与旅游舒适度的相关性。李伟伦[36]从气象角度出发,对位于昆山市北部及南部的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和淀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旅游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客流量预报作初步探讨。
  很多学者对森林旅游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研究,在森林旅游气候舒适度及气候资源评价和开发方面,现已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吴章文等[29]曾对湖南张家界、阳明山、桃源洞、广州流溪河、江西三爪仑、广西姑婆山、大瑶山、四川青城山等森林公园的森林小气候、旅游舒适度及舒适旅游期进行了短期定位观测和分析评价。杨尚英等人[17]对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旅游气候做过评价。张明如等[18]研究浙西山地森林小气候变化特征时得出山地森林气候舒适等级日持续时间从低海拔生境向高海拔生境不断延长。史欣等[19]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旅游舒适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气候变化相对缓和,舒适旅游期比广州市区长32d。毛端谦和刘春燕[20]从大气环境质量、旅游气候适宜度、气象气候风景资源及旅游气象气候障碍等方面对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年舒适旅游期长达130d以上,盛夏时节日舒适持续时间长达14~17h,是理想的观光、度假、避暑疗养目的地。此外,学者们还对全国著名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研究,王金亮和王平[26]所做的香格里拉旅游气候适宜度研究。刘文杰和李红梅[27]研究了西双版纳的旅游气候资源。任健美等[28]对五台山的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总之,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今后有待于深入研究。
  
  3环境指标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影响
  
  旅游气候舒适度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应,只有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目前很多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及指标大多侧重对温度、湿度及风速效应的研究,而旅游气候舒适度还受太阳辐射、雾、风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坡向和坡度对水分和热量的分布也有影响,从而引起气候舒适度的区域差异,这种因海拔、地形和坡向不同造成的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差异尚待研究。除此之外,一个旅游区的气候舒适度不仅取决于旅游气候条件,还和景区内的自然资源、人工景观挂钩,因此在评价旅游区的气候舒适度时,应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得旅游气候舒适指数更科学,能真实的反映当地的旅游气候资源状况,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便捷服务。
  
  4研究展望
  
  旅游气候舒适度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虽然对旅游气候舒适度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选取指标的差异和评价方法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笔者认为:①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适用范围较广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进行地区气候的旅游舒适度评价要注意多方法的选择与比较,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指标,并结合地区具体环境特点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揭示科学规律;②适宜气候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各个地区应根据各自气候资源的特点――空间结构、时间特征,积极发挥各景区的优势,善于转化劣势,开发反季节旅游;③旅游气象指数是气象部门对旅游舒适度应用研究的一个创造,但是这方面尚需深入的研究。可以预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气候舒适度为基础的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将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丰富的气象信息,它将有效地推动我国旅游和气象事业的发展;④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催化作用下的一门边缘科学。涉及面比较广泛,需要生态学、气象学、森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协作与交叉。
  
  5参考文献
  [1] LISE W,TOL RSJ .Impact of climate on tourism demand[J].Climatic Change,2002,55(4):42-49.
  [2] 周蕾芝,周国模,应眉.旅游活动的气候指标分析[J].气象科技,1998(1):60-63.
  [3] 谢雯,任黎秀,姜立鹏.基于MODIS数据的旅游温湿指数时空分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32-35.
  [4] 冯新灵.中国四季旅游舒适气候的分区与评价[J].锦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3(1):32-40.
  [5] 刘清春,王铮,许世远.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1):134-141.
  [6] 郭成香,石凤云.四川省夏季气候舒适度的探讨[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7,12(3):234-240.
  [7] 李秀存,苏志.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模糊综合评判[J].热带地理,1999(2):184-187.
  [8] 廖善刚.福建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福建师范人学学报,1998,14(1):93-97.
  [9] 张玉兰,高红贤,马慧萍.宁夏旅游气候资源及舒适度评价[J].陕西气象,2007(5):36-38.
  [10] 李群,刘秀萍.山东省旅游生理气候利用评价[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1):53-57.
  [11] 石婧.永安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福建地理,2000,15(2):40-43.
  [12] 张艾. 广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1):92-95.
  [13] 覃卫坚.广西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广西气象,2003,24(4):50-51,58.
  [14] 绍筱叶,梁留科.河南旅游气候分析及区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72-77.
  [15] 邸瑞琦,白美兰,樊建平.内蒙古地区气候因子与旅游活动的关系[J].内蒙古气象,2002(1):21-26.
  [16] 周蕾芝,张国庆,张爱光.森林公园建设中舒适度问题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2(2):56-58.
  [17] 杨尚英.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1):136-138.
  [18] 张明如,陈建新,俞益武,等.浙西山地森林小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休闲旅游活动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1):14-18.
  [19] 史欣,徐大平,刘燕堂,等.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气候环境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5,3(4):67-69.
  [20] 毛端谦,刘春燕.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评价[J].热带地理,2002,22(3):246-248.
  [21] 崔风军,张建忠,杨永镇.泰山旅游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及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97(3):62-66.
  [22] 周永明,王锡良,卿光勇.大九寨风景区旅游适宜度分析与预报[J].四川气象,2007,27(2):18-19.
  [23] 陈胜军,樊高峰,郭力民.浙江海岛体闲旅游适宜时段研究[J].气象科技,2006,34(6):720-723.
  [24] 马乃孚.鄂西国际旅游圈旅游天气气候资源的开发研究[J].湖北气象,1995(3):16-18.
  [25] 杨尚英.中国名山旅游气候资源及气象景观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65-67.
  [26] 王金亮,王平.香格里拉旅游气候的适宜度[J].热带地理,1999,19(3):235-239.
  [27] 刘文杰,李红梅.西双版纳旅游气候资源[J].自然资源,1997(2):62-66.
  [28] 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等.五台山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4,23(16):856-862.
  [29] 吴章文.旅游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30] W H TERJUNG. Physiologic climates of the Contentious united States:A Bi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J].Anal A.A.G,1966,5(1):141-179.
  [31] J E.OLIVER.Climate and man’s Environment: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Climatology [M].New York:John Wiley & son’ s Inc,1973.
  [32] 陆鼎炽,崔森.北京城市绿化夏季小气候条件对人体的适宜度[C]∥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
  [33] DAVID D HOUGHTON. Handbook of Applied Meteorology [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85.
  [34] 钱妙芬,叶梅.旅游气候宜人度评价方法研究[J].成都气像学院学报,1996(3):128-134.
  [35] 孙根年,马丽君.西安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性分析[J].旅游学刊,2007(22):34-39.
  [36] 李伟伦.旅游开发区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客流量预报[J].浙江气象科技,2004(3):45-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11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