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廊坊市生态保护现状及防治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对廊坊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廊坊市生态保护措施
  
  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成就
  近来年,我市非常重视生态建设,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环境建设也是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定位,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使我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搞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程,先后实施了首都周围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市行贷款营造速生丰产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我市的生态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截止2000年底,我市共有林地面积23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4.9%上升到23%。在市区绿化美化方面,我市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的总原则,制定并实施了以“一环、二线、三园、75个点”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工程,即在城区外侧及外环路两侧建100米宽的一条环城生态林,在开发区至市区和平路、市区铁路沿线建两条迎宾线,新建三个高级公园,市区内建75个小型绿化点。2000年,市区新植树木103.6万棵,铺植草坪102万平方米,还在市区至开发区的引道即和平路3200米段的两侧建成各宽37米的景观式“带状公园”和占地50亩的绿岛广场。目前市区绿地面积达到606公顷,绿化覆盖率34%,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人均绿地面积达7平方米,跃居全省第二位。
  2、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启动生态农业工程。我市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启动了一批生态农业工程开展了生态农业试点建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市还建设高新技术农业园区3个,并发展一批无公害蔬菜大棚,大力推行免施化肥和农药。
  3、我市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进展。从1999年开始,投资6100万元的垃圾处理场已全部竣工,日处理垃圾、粪便450吨,设备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投资133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管网完成10公里,厂区土建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进行运行。近两年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由于实施了燃气二期工程,市区管输燃气日供能力达到20多万立米,气化率达到92%;烟尘控制区面积24.69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面积为17.71平方公里。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保护、治理任务较为艰巨。
  2、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小城镇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3、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化肥污染严重。
  4、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示范建设投入不足。
  二、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加强法治,严格监督,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成果,努力维护并提高现有的生态环境,为实现我市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二)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及科学利用,实现全市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全市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近期目标。到2005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加强生态试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建成永定河故道防沙生态保护区,力争使永定河、潮白河、大青河及这几条河流泛滥改道形成的沙荒、三河市矿山等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使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各类开发活动严格按规划进行,使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市基本实现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型、园林式的现代化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继续实施以防沙治沙、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为主的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是以窗口地带和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造林为主。总的是建设符合廊坊特色的林农复合综合防护林体系。一是在三路、六河、九道两侧营造20―40米宽乔、灌、草综合的骨干防护林带;二是在沟、路、渠两侧营造500万亩以上的农田林网;三是在沙荒地上,以多种混交间作形成集中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和果品经济林,形成百万亩基地;四是在城市村镇居民点植树、种花、种草,绿化美化环境。力争到2005年使我市初步形成以河渠路堤绿化为框架,以农田林网为脉络,以经济林、用材林生产为基地,网、带、片、点相结合,乔、灌、花、草相搭配的生态经济防护林体系。
  (二)加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十五”期间,建成永定河故道防沙生态保护区;建设9个生态试范区及若干个生态农业示范村,使生态农业试点面积达到全市农业总面积的50%以上,使生态试范工程起到应有的作用。加强农村新能源开发,解决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把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度落到实处。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三)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19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