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技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国家的两大基本战略,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性。科技创新制约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科技创新在追求实现经济利益目标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自身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生态化;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420003-02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异化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变迁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导致社会各个系统的调整与转变,致使其传统的发展观失去原有的合理性,生态化科技创新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站在历史的高度,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对科技创新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文章对科技创新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做了详细阐述,并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生态化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源于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上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报告。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它的深层本质是人的劳动实践与实践能力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利益,立足于人于与自然的全面发展,其思想的核心是:当今的经济增长不能破坏后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群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它国家(或其它地区、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它强调的是人类必须在"利他"的前提下谋求"自利",以确保代际的公平和代内的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利他"作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是相通的。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种可持续性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与可持续性。因而其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是多维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标准,即经济评价尺度,包括经济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二是生态标准,即环境与生态评价尺度,维系生态多样性、合理而持续地利用资源。三是社会标准,即协调尺度,突出了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自然系统之间的协调一致。这三个标准能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类生态理念的形式和干预生态系统的程度、方式、方法和手段,取决于将三者融为一体的中介环节--科技创新系统。为此,需要我们坚持整体主义的环境伦理立场,对传统的科技观念做出全新的价值选择,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
  
  二、科技创新生态化:一种新的科技创新观
  
   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向中的"生态"二字的内涵非常丰富,已大大超出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的含义,与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传统科技创新不同,生态化的科技创新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以促进自然生态平衡协调、社会生态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的这种目标追求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微观层次上的具体化,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科技创新生态化追求多目标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坚持"增长优先"的发展观,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又片面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在工业文明时代,传统科技创新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然而,这种单一目标追求的发展观其不良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导致经济发展因失去健全的生态基础而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成为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造成了人的单向度发展。生态化科技创新认为发展不纯粹是经济增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忽视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会导致畸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生态化科技创新要求科技创新活动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人的生存与发展效益。"四效合一"的生态化科技创新活动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稳定的社会生态,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 科技创新生态化遵循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是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基本原则。它是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思想在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化。协调发展就是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生态系统的各构成要素自然的协调,三大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以及三大系统构成的巨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在科技创新生态化视野中,科技创新的功能就在于促进各个子系统内在各要素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自然生态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协调;在人文生态系统中,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人类物质与精神的互促、科学与人文的同尊、功利与道德的统一等;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中,社会进步与稳定相应,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相当、规模与效益相适。其次,科技创新应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人文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社会经济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协调。再次,科技创新应能够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者之间的协调,使三者构成的巨系统协调发展。
  
  三、科技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中科院《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关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判别为六个平衡,即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开发创新与保护继承、物质生产与精神富足、自由竞争与整体规范的平衡。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实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部分。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基本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同时,科技创新生态化也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基本理念是可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种种缺陷使得人类要彻底战胜所面临的危机,就必须寻找建立新的文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便应运而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而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向提出的基本动因就是为了支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理念。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思想:首先,确立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发展,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其次,保障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态资源的永续性。再者,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整体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建立二者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机制,确认自然的价值,环境的价值,肯定人内在于自然,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2. 生态化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科技创新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生态观念,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的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了包括微观单元企业在内的经济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具备"双刃剑"属性,生态化科技创新是人类持续利用科技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科技创新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以社会可持续性为动力与保证,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科技创新中过分强调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缺陷,突破了传统科技创新"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框架,注重优化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追求的是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四、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生态化科技创新过程贯穿三个动态层次的创新系统,三个层次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生态意识是基础和前提,生态科技是手段和途径,生态管理是保障。
  
  1. 在生态意识上,要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企业"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历史所否定。生态化科技创新,要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引入生态观念,遵循生态规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使发展适应环境承载力。在生态意识方面,矫正高新技术的价值取向和使命意识,注重技术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同化整合、协调发展,通过技术体系核心的转移和技术结构的合理重组,从整体上推进现代技术体系向建立现代生物学基础上的软技术体系的转变。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生态系统的闭环系统原理,深入到"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个更大的复合系统中去认识和把握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支撑与共 生关系。
  
  2. 在实现途径上,要设计良好的生态化科技创新模式
  生态化科技创新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模式和环境。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出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工艺技术,建立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主导技术,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技术保证。通过大力发展和应用节能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提高生态系统自身的生产能力、自净能力、自组织能力、稳态反应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方式转向低消耗、高产出和废弃物还原利用的生态工艺,以确保"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良性循环,走一条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增长之路。积极支持高新技术的"绿化",开发高新技术的生态功能。信息技术的频繁创新,将不断为增强对工业、交通的能源与材料低耗的智能控制提供手段;生物工程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将对生物遗传疾病的控制与治疗、生物多样性的再造、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生态过程的有效调节等方面提供新的技术保障,从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取得革命性进展。
  
   3. 在生态管理上,要建立生态化科技创新的管理系统
   为保证生态化科技创新的开展,国家应建立生态化科技创新管理系统。在科技层面上,引导企业建立"资源--产品--工艺"生态创新管理系统,大力引进和开发绿色产品,实现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生态化"控制。在管理层面上,国家应针对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根据市场需求,制订生态化技术创新战略,形成良好的以生态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体系和生态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内容的生态技术创新机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加大对环保、节能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提高其竞争力。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求价值观的转变,找到一种正确的实践方式,这种适当方式就是生态化科技创新。生态化科技创新既是对社会发展战略转向的积极回应,也是价值观嬗变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宗占国.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P88-90.
   [2] 袁望冬, 吴景丽.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视野下的生态化科技创新[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1,P76-79.
   [3] 傅家骥主编. 技术创新学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6, P131-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33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