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卞文琰

  摘 要:目的:探讨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实验组被试连续参加民间传统体育锻炼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按照国家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锻炼。与此同时,用MHT量表分别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被试实验后MHT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下降。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除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因子得分显著下降外,其它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民间传统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民间传统体育 心理健康 高职学生 体育锻炼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随着对体育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许多专家学者[1][2][3]已经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并取得了建设性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提高认识和深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以往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局限在基本理论和状况调查的范围,虽然这些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要真正解决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目前主要对策是从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然而在以往的学校体育中这方面未予以重视,因此,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就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在具体体育锻炼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上进行研究和探索。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能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身体锻炼已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健身的方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受到锻炼的种类、锻炼强度、锻炼持续时间、锻炼频度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就民间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进行研究,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1 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武进电大2004级、2005级、2006级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选32人(男女各16人),共计96人。其中48人(男女各24人)作为实验班,另48人作为对照班。实验组用跳绳、跳皮筋、拔河、踢毽子等民间体育项目连续干预10周,对照组仍用国家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进行10周教学,两组被试每周锻炼3次,每次锻炼时间为40分钟。实验前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简称MHT)分别测试实验组被试和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实验结束后仍用MHT分别测试实验组被试和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所测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包统计处理。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表1结果显示,实验后民间体育锻炼组被试无论在总分及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实验前相应因子得分,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及自责倾向六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总分及其它因子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后对照组被试除了冲动倾向因子得分外,其它所有因子得分均低于实验前相应因子得分,但只有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2.2分析与讨论
  已有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发泄口,可以将各种心理矛盾引发的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激情绪发泄出去,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蔡先锋[4]等人的研究指出,长期参加运动训练的高中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中生。蒋碧艳[5]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调查中指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降低紧张、愤怒、疲劳、慌乱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连续参加民间传统体育锻炼10周后,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与改善,该研究结果支持了上述有关身体锻炼能够调节心理矛盾,改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
  但是对照组被试参加国家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锻炼后,除了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因子状况有明显改善外,被试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各个因子状况上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似乎又与上述运动有利心理健康的结论有不吻合之处。对此可作如下解释,对照组被试是集体形式参加锻炼的,锻炼者可在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因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因子状况改善是很正常的。那么,为什么对照组被试运动后其它因子状况没有改善呢?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国家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趣味性较差,不受学生喜欢所致。张力为[6]研究认为,身体锻炼要取得最佳心理效应,首先必须是令参与者愉快和感兴趣的活动,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解释,陈建国[7]等在一项研究中指出,按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与锻炼,实验前后对照组被试心理状况未发生明显改善,可能是由于实验前后锻炼内容相同所造成的。在此暂且不论其解释是否正确,但至少可以对其解释提出以下两点质疑。首先,实验前没有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假如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心理健康状况已处于较高水平,那么运动后被试心理健康状况改善不明显是很正常的。其次,在研究中仅对被试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作了比较,没有对心理健康其它因子状况比较,究竟各因子状况变化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当然,以上仅是一种推测,对此尚需实验加以验证。
  
  3 小结与建议
  
  民间传统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由于它趣味性强,运动量适中,深受学生喜欢,建议把民间部分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材列为高职学生体育课教学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62-64.
  [2]Moses J, Steptoe A, Matthews A, et al.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mental well-being in the normal population: a controlled trial [J]. J Psychosom Res 1989,33(1): 47-61.
  [3]Dunn AL, Marcus BII, Kambert JB, et al. Comparison of lifestyle and structured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J]. JAMA 1999,281(4): 327-334.
  [4]蔡先锋,翟一飞,王霞等.高中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北,2003,22(3):58-60.
  [5]蒋碧艳.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体育锻炼关系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1997,7(2):75-78.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49-550.
  [7]陈建国,任燕.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北,2003,22(3):4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