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故乡》的语言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绍梅
[摘要]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常常为他那精当确切、形象传神的修辞艺术所打动。他行文中的修辞,像是一块无形的磁石,牵扯着人们去咀嚼和品味,又像是一条震颤的琴弦在拨动着人们的心灵,唤起遐想和思考,显示出无比深厚的功力。本文试从遣词炼字和辞格运用两个方面谈一谈《故乡》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 《故乡》 语言 遣词炼字 修辞
一、遣词炼字,确切精当
一篇成功的作品总有一些富于表现力,发人深思的语言。词作为语言的材料是一样的,没有高低可分的。但是,当它们进入语言,并和上下文发生联系以后就有了不同的生命力。鲁迅先生正是善于运用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刻画人物形象的,达到了一种语言艺术境界。
作者在船上看见远处的家乡时写到:“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就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里作者不用“有”“是”之类表存在的动词,而用了形容词“横”,并带了宾语,把20年代初中国的悲凉萧索的荒村活画了出来,同时也给人一种纵横杂乱不景气的感觉。“萧索”一词,在这里既有荒凉、冷落的意思,还包含作者对故乡凋敝破败的失望心情。
在描写人物时,作者也常常运用一些富有深刻意义的词语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有时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把人物的言行情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
①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叫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
②他回头去,“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闰土说着,又叫水生来打拱,那孩子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③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例①一个“藏”字,包含了“有”和“隐”两层意思。说明母亲不愿意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影响了刚回家的儿子。例②不用“拉”和“站”,而“拖”和“贴”把一个没有见过世面、怕生、躲躲闪闪的农村孩子的情态活画出来了。例③用“吐”不用“说”,把抽象的语词比拟成具体的事物,说明了感情的真切。
二、运用辞格,形象传神
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好地刻画人物、描写环境,鲁迅先生经常使用一些辞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思想感情更加真实贴切。在描写杨二嫂的肖像、神态、举动时一连三次运用到了“圆规”:“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杨二嫂一出场,作者通过“我”的眼光,借用“圆规”来比喻形态;把“站在我面前”的杨二嫂那干瘦、憔悴的外形和放荡的姿态、性格浮雕似地凸显出来,从中透露出她的性格变故和精神的堕落。而其后作者又用借代的修辞方式,两次用“圆规”来代杨二嫂,一是反映出作者对她的一种厌恶情绪,不愿称她杨二嫂;二是借用“圆规”来代指其人如何显出“鄙夷”“不平”的神色,如何“转身”“说”“向外走”“摸了一副手套”“出去了”这一连串的动作,从而批评其尖酸刻薄、贪小便宜的小市民的旧习。这一喻二代,就把一个干瘦、憔悴、放荡、尖酸刻薄、贪小便宜的农村妇女的形象活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故乡》一文中,作者还多处运用比喻修辞,使表意更确切、生动。
①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例①使用比喻的修辞,把“手”比作“松树皮”,是比喻中的明喻。通过这一比喻,表现闰土生活困苦、劳动艰辛,变化显著,这是旧中国破产的贫苦农民的典型形象。例②使用了借喻的修辞,“可悲的厚障壁”这一具体可感的形象指的是社会上的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例③又是明喻,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努力奋斗,美好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有时,作者为了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常常用隐藏着辞格的词语来表现人物的动作或神态。这样不仅比用词的本义用法生动形象,而且往往比直接用辞格更富于表现力。因为它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又概括了修辞的内容,意蕴丰富,引人思索。如:
①这畜生很伶利,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②我到了自家的屋外,我的母亲早已迎候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③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例①“伶俐”兼有聪明灵活的意思,原指小孩说的。这里是模拟孩子的口气来描绘凶猛狡猾的猹,收到了生动的拟人效果。例②用“飞”把孩子的步履轻捷和急于见面的情景跃然纸上,这是拟物写法,而例④“飞也似的跑”明显地是用“飞”来比喻“跑”的,例③“飞跑”则可说是它的简缩。直接用一个“飞”字来表示“飞跑”的意思,自然是形象生动了,却要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第一个不能和“飞”字的本义混淆,第二看主体是否符合“轻捷”的特点,这里说“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是生动的;对五十岁上下的杨二嫂,作者说她“飞也似的跑”可以,如果也说“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飞得这样快”,就是笑话了。
今天,我们在教学像《故乡》这样的名家作品时,一定要启发学生从基本的字、词去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研究得越细致入微,对作品的把握会越到位。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教师教学用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