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约而不简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军

  [摘要]对诗歌特色教学模式的探寻,摒弃片面的实用主义思想,作为普通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对游离民族化语文教学的纠正,更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更着力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更强调文本与实践的对接。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文学的引领、语感的培养和写作的规范是其今后走上文化之路、丰富人生内涵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特色教学 对接 传统文化
  
  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大家,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诗歌的学习。然而,作为一种较为意象化的载体,诗歌的呈现方式与现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有很多不同之处。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利用诗歌这一特色教材,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视野,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民族语言的理解和体验,提升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享受审美的情趣,获得情感的熏陶。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上口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中明确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倡导实现学生记诵的有效性,需要对学生记诵诗篇的合理组合,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起来,把学校教材和师生自编教材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记诵对其诗歌所表述的意思能有初步的理解。
  好的学习方式,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主动参与,在记诵过程中,要为多为学生设计提高兴趣、帮助记忆的激趣活动。如以游戏形式出现的“说上句,对下句”、“你画我猜”;竞赛形式的“填字”、“诗歌诵读会”等多种新颖活泼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诵读能力。
  
  二、远近高低各不同:上眼
  
  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古人生活情境的方方面面,即使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智能发展状况简单的将之分为写人、写事、写景的几类,也无法涵盖诗歌所描述的情景。诗歌本身就是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如果只是简单的将诗歌的大意进行现代文字语言形式的转换,把诗意的感染生硬的截取成一种知识的传递,就是去了诗歌特色教学的价值。诗歌特色教学在充分考虑到诗意传递完整性、独特性的前提之下,结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设计了富有个性特色的情景动态生成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抽象的文字语言。诗歌特色教学充分尊重和考虑到学生的自我学习“只在学生的困难处、关键处点一点,拨一拨”,反对对学生想象的包办和过度约束,主要运用图片和声音的媒体手段。
  有时学生很难从单一的静态画面丰富到流动的动态情境的想象,教师就必须把语言引导和媒体的直观展示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我们既可以用庐山的不同图片来表现在不同角度观察庐山,得到了不同的景观,还可以用动画或录像,展示同一物体的观察角度。这样,学生对角度不同、看法不同的理解将比枯燥的说教深刻得多。
  学生在体验诗歌包含的丰富的自然、社会的场景的同时,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强了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积极情感和能力;在适应诗歌画面传递跳跃性的特征同时,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深广度、思维的丰富性和逻辑性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三、一枝一叶总关情:上心
  
  作为一个有着丰厚人文底蕴的国度,诗歌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语言和画面,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一种人格。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对于世界和身边的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还处在不具体和不稳定的时期。在自编教材时尊重学校教材编排的科学性,借鉴教材说明的逻辑性,依据诗歌的情感色彩和各朝的文风将诗歌进行分类,并在教学顺序上作恰当地调整和合理地安排。从认识事物特征的“红掌波清波”;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儿童急走追黄蝶”,到俗事百态的“五花马千金裘”;诗情画意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再到忧国忧民的“铁马金戈入梦来”;与世无争的“采菊东篱下”。结合学生的背诵和对诗意情境的理解,在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逐层提升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特色教学中,除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之外,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辨。学生在学习《峨眉山月歌》(李白)时,只是把它理解为一首描写秋景的诗歌。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的同时,教师对年轻李白写作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有效地呈现,把学生的体验和诗人的情感对接起来,学生对这首诗歌又有了新的更深的理解。通过丰富学生对作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多样性的认识,教师才能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只有正确认识一些诗歌中所包含的消极思想和不满情愫,学生才能通过诗歌教学完善自身具有个性特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稻花香里说丰年:上手
  
  诗歌特色教学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将简约而深沉的传统文化精髓与灵活而流畅的现代表达形式的桥接上。虽然一直以来,即使在对于智情发展水平较高和写作技法掌握较为熟练的学生诗歌创作要求上也只提出“写形式灵活的现代自由体诗歌”,但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古体诗歌模仿和创作。作为诗歌特色教学中对诗歌的写作技巧和独特表达形式上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都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和体会到我们民族语言文字在运用上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特色教学中多采用集体创作的方式,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学生之间互为支撑、互为启发,跳跃的智慧火花碰撞出的是一句句的灵动、一个个的精妙,一首首的形神兼具。
  学生通过对文字表现方法逐层的浸润、理解、接受,有效地实现与现代语言表达的衔接。四年级学生初学写作,谈不上对写作技巧的把握和运用,但此时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写作的规范是今后写作之路的基础和关键。利用诗歌中的“留白”,循着诗人的脚步用去填补“画面”的“空白”;抓住诗歌中“捻断数筋须”经典的“字眼”,充分想象完善自己心中的那幅生动美妙的画卷;扣住诗歌中的情感命脉的“文眼”,凝神屏气的走进诗人内心成为能与之交心的知己,无疑都为学生拓宽攫取写作素材的视野,增强驾驭文字的能力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诗歌特色教学意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捍卫之措,立足回归语文教育的“知”、“形”本真,把重拾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价值之路和完善新课改实践之路进行有效对接,借助诗歌这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文学的引领、语感的培养和写作的规范,让四年级诗歌特色教学的影响成为其今后走上文化之路、丰富人生内涵的引航船和奠基石。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86.
  [2]杨九俊,姚莨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48.
  [3]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6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