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班制”下高中生人际交往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敏 田晏铭

  摘要:新课改是贯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的教学理念。在此背景下,选课走班制度的实施对高中生人际交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面对该现象,本文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走班制” 人际交往 策略
  
  我国当前的新课改是第八次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课改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确立了多项具体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化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新课改、“走班制”的基本情况
  为选择和重建高中课程内容,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其中体现选择性原则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多课程的选择权。结合改革目标,校本课程的研发成为了推行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就产生了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产生,必然引起教学管理制度和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从客观上要求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管理。
  选课走班制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为学生进入学习化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基础。但任何一次改革,它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实施选课走班制,学生在以往传统的行政班学习之外,还进行各门不同课程的走班学习,在不同的教学班与不同的老师、同学接触,一方面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交际范围,“同学”的定义被最大范围的拓展;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同时身处于形式相对短暂的教学班和联系不再如以往那般密切的行政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范围上客观的被扩大了。但在学生的心理上,与同学的人际交往真的更深入、更有效了吗?
  二、“走班制”下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
  在选课走班的制度下,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很难确定水平有所提高,还是在以往固定的行政班交往水平的基础上有所下降。学生通过自主选课、走班教学,在不同的教学班认识了大量的同学,接触了更多的老师,走在校园里随处是自己的朋友,这种温馨的感觉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但随着走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首先是学生早恋现象更为突出。高中阶段处于人生的青年初期,对异性朦胧的好感在与同学大量接触后变成现实,使得校园里一对对结伴而行的异性学生日益增多。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同时相对缩小了两个人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范围。其次,走出行政班参加教学班学习的部分学生缺乏归属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已成为影响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部分文科倾向的学生在理科倾向学生居多的行政班中,因为大部分课程要脱离行政班主体而去参加相应的教学班教学,因此与班里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同时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减弱,这使得这一部分文科倾向的学生其班级归属感严重缺失,不知道自己到底归属于哪一个集体,最终影响学习效率。最后,由于“走班制”的产生,老师任教的教学班与平时管理的行政班并存,授课班级的扩大从客观上减弱了老师与班里同学之间的联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接触减少,平时的学习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三、应对选课走班的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
  1.学生与老师之间,保持亲密而独立的人际关系
  老师和学生是朋友,是对话式的伙伴关系,二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生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互相尊重、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走班制”的前提下,无论是行政班还是教学班的学生,都应与老师保持一种学术上的亲密、人格上的独立关系。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指导吸取知识的精华;在课下,与老师成为朋友,坦诚的交流心理的困惑,使双方共同成长。
  2.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心理的互换与相容
  同学之间的心灵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一方面,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努力使自己心胸豁达,相互谅解,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3.异性同学之间,保持美丽的距离
  高中时代的生活主旋律,是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的头脑,为将来进入学习化的社会,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面会社会就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作准备。这个时期学习的压力促使同学们想找知心朋友来倾吐心声,“走班制”教学恰恰提供给学生广大的交际面,带来过多的早恋倾向。但异性同学之间这种早恋的感情不是爱情,也不是纯粹的友情。它只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产生的朦胧感情。鲜花总是在正确的花期才开放的最美丽,过早或在错误的时间将它摘下,只会让它失去绽放的美丽。高中正是这些花朵含苞未放的时期,让我们在异性交往当中保持一段美丽的距离,将来等到我们长大的时候,才更明白幸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永生.新课改莫忘改学生[J].青年教师,2007,(6).
  [2]李康耀.新课改新思考[J].青年教师,2009,(5).
  [3]张瑞芳.为课改撑起一片新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4]潘孝团.对新课改意义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09,(9).
  [5]张丽.走进新课程思考新课改[J].教育革新,2009,(8).
  [6]李萍.新课改下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9,(10).
  [7]李明怀.高中新课改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200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