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及解决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全国高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以人为本。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必然要求,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和就业形势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和多样,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无论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方面考虑还是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都需要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视,深入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1 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健康的心理。除了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构成高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外,同时还具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积极向上的追求构成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能起到巩固和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作用,这些优良的品质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生理的健康发展。
  
  2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教育有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传授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测试和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等科学手段,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有利于周围环境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重视和开展的,特别是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关注,使他们在宽松、积极的环境下克服不足,调整自我,巩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际交往心理,通过教育,使学生客观地了解和评价他人,尊重、信任和关心他人,通过有效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保持与师生和社会和谐相处、亲密合作。这样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 环境适应性差
  新生入校后,一部分学生因为现实的学校与他们理想中的学校不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落差,有的因为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或者专业等不喜欢或者没有兴趣。感到不适应,导致其缺乏热情和上进心,而且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差,新的集体生活完全独立,对于他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些不适可能转变为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情况严重的因长期不适应极易造成心理疾病。
  
  2 学习和生活压力大
  新生入学后。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在中学的时候是班上的佼佼者,到了大学后,这种优势失去,会给他们学习方面带来很多困惑,如果不能及时调节,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压力:生活压力主要是来自农村等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学费和生活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因此他们申请助学贷款或者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方法来减轻经济压力,这类的学生往往会有比较深的自卑感,虚荣心比较强,经济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逃避甚至自闭;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面对一切都要独自面对,容易产生烦燥的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单亲家庭原因本来心理承受能力就差,也会因为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 情感危机和自控能力薄弱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多变时期,进入大学后,属于走向社会的过渡期,涉世不深、情绪波动性大,自控能力弱是他们的基本特点。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各异,部分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经济贫困、自身长相或者其它问题的存在,造成他们认知和自控能力偏弱,尤其是处理恋爱中的感情问题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常处于一种感情的波涛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恋爱观,不能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失恋往往导致这些学生心理失衡,有的甚至走向极端。造成悲剧。
  
  4 人际交往障碍,网络依赖性强
  大学生入校后,生活在集体中,活动的范围比以前大了。但是,许多大学生却存在交际困难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很想与别人交流,但由于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又不愿意主动与师生交往,往往会造成心理的孤独感,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对网络的依赖,甚至成瘾,每天花大量时间在网络上,不愿意与现实中的人交往,自我封闭,这样下去就会影响正常情感培养和正常心理的认识,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不利于他们健康性格的塑造和正确人生观的培养。
  
  5 抑郁症
  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日常生活等引起的心理压力、矛盾、冲突无法及时有效得到调节而产生,主要表现为:对以前喜欢的活动的兴趣降低,几乎每天都感到压抑和情绪低落,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效率低下,回避社交,自尊降低,伴随自杀念头的无助感和无望感等。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虽然人数少。但危害极大。
  
  三、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1 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全社会要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媒体宣传要多树立阳光、正气的典型,地方政府要加强对高校周边的综合治理,减少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学校和家庭各负其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中陶冶情操,升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学习、感情、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重视
  高校领导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以人为本,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心理社会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各级辅导员和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担他们的忧愁和烦恼,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抑制不良的情绪。培养他们克服困难、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积极做好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出误区;同时也给一部分希望更好地发展自己、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学生以指导。这些将对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大学生的自我调节
  (1)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进入高校后,学生自己要尽快完成角色心理转换,确立新的生活和学习目标,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也不要丧失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愉快和美好的心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不被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吓倒,才能不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左右,始终保持着对生活和学习的正确方向。
  (2)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当前大学生大都出生在八、九十年代,生活经历基本都是从中学到高校,经历比较单一,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少,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较弱,要努力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正确认识环境,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当环境改变或受到挫折时要能勇敢面对现实,对现实、对所处的环境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使个人行为符合所处环境,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及时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与社会协调一致。通过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练自己,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是人的心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个性的完善与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心理健康,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消极的情绪对心理健康的有着极大的危害,从而有意识用积极的情绪来减轻不良情绪的困扰,另外还要学习掌握对消极情绪的控制方法。主动去创造并产生成功的积极情绪来增强自信心,使情绪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另外通过正常的途径合理宣泄情绪来平衡身心,培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来转移不良情绪,最终达到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学习生活状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2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