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智彬
摘 要:地方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应重视和加强其发展和建设。地方高职院校应通过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制定合理发展目标;整合资源,提升学校内涵;协调各种关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等措施推进自身科学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定位;内涵;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唐智彬,男,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7-0024-02
地方性高职院校在全国范围内的异军突起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更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生源逐渐萎缩,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学校的内涵,根据其自身差异性,找准发展难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完善相关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努力的目标,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是地方高职院校实现科学发展首要问题
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第89条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类中的5B,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其区别在教育类型上,主要是学术型和职业型上的区别,“5B的教学计划内容,是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这是地方高职院校在定位中需要明晰的基本思想。
地方高职院校的合理定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办学理念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设置定位。
办学理念定位是指地方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道路选择。主要突出三个方面:
服务范围是区域性、地方性,着重服务地方经济;层次应该安心办好专科,慎提层次提升,但也应积极准备升格;类型上,定位于职业教育,而不是学术教育。
培养目标是地方高职院校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评判标准,既要突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总体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大量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两者结合,寻找最佳的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地方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总体定位是“面向区域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人格健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设置定位上,要在自身的发展基础上,根据院校的发展特点和区域经济的特点,设置凸显特色的专业。高职院校的专业一个特点就是应该放弃对覆盖面的追求,而是应该最大限度地使专业设置迎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由地方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征所决定的。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对当地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围绕服务区域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结合院校实际,通过调整专业结构开设部分针对性强的专业,并加以重点培育,提升专业内涵,使其成长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同时,对学院实力较强的老牌专业,应该采取专业品位提升的策略,在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方面实现层次高移,打好提高院校整体办学层次的基础。只有采取这种区别性的专业建设策略,才可能带来地方院校专业整体水平的改观。
在这三者的基础上,地方高职院校应重视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科学规划来明确学院今后的发展思路,为学院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学院现有的条件和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结合大学战略规划和院校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根据学院的发展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度理想化的学院发展战略目标;二是规划必须有战略高度和理论深度,如有条件,最好请外部专家与学校内部专家结合,组成战略咨询团,对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战略研究;三是在战略规划制定之后,学院必须出台相关的措施,按照战略规划的相关步骤,逐步推进各项建设,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整合资源,注重内涵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地方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有效整合学校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形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与最合理化。重点在于把握人力资源,人才是学校兴衰的最关键因素,一方面,地方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掘领导资源,综合考虑遴选领导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院系一把手,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对高职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魅力,围绕一把手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另一方面,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建立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师资队伍,通过选送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接触技术发展的前沿,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进修提高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学服务队伍,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高效率运转。同时,其他资源,如财物、学院特色、学院文化等也应该在“实现最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整合。
在实现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地方高职院校应不断提升内涵,健全各类制度,改革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制度建设是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是院校系统高效运转的保证。由于地方高职院校升格时间普遍不长,观念转变仍然不彻底,各级各部门不同程度存在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教育教学工作与各项管理工作都需要由原有层次办学管理行为习惯改变过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和制订一整套适合地方高职院校管理需要的规章、制度,从建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指导思想出发,提高对人、财、事、物的管理水平与效能,使各项管理制度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保证地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职院校应在传统学校本位培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生产性实践教学,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操作与锻炼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积极联系企业、公司、基地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能顺利就业、就好业。
课程建设是地方高职院校内涵丰富的重点所在。学校应根据对区域内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确定专业的设置重点,并会同行业、企业的相关专业人才,讨论优化设置专业的课程结构,重点突出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着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的另一重点是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着眼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于是在培养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定位在实用性知识,培养模式追求过度专业化,把职业导向作办学目标,工具化、实用主义取向严重。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学校培养只强调技能培训,而忽视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样容易导致教育目标丧失,学校主体性地位沦丧。地方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一条通专结合的培养路径,以人为本,在强调高职教育适应文化、经济、技术发展专业化要求的同时,更要从教学各个环节融入通识教育理念。
通过一些通识核心课程,如文学、哲学、历史等,结合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在社会活动中体验成长。接受高职教育,学生不仅仅要获得技术技能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性提升,全面进步,这才是教育本然意义。
三、协调内外部各种关系,营造和谐环境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地方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归口当地市级政府,而业务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如何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保证学校获得良好发展环境的关键所在。而地方高职院校由于办学起步时间不长,很多学校面临着新校区建设、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等任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将举步为艰。所以地方高职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识自身的位置,在尊重大局利益的前提下,争取学校的地位。只有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和谐,学校发展才有可能获得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最大支持。另外,许多地方高职院校由于多校合并,导致利益分配上出现各种不协调的情况,容易引起校内矛盾,这也就要求学校更好地发挥领导班子的表率与主心骨作用,强化制度安排,依法治理学校,将内部矛盾降到最低,营造和谐氛围。
规模发展与质量保证之间关系的平衡是地方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质量是院校的生命线,但目前地方高职的矛盾境地让他们在规模与质量之间往往迷失方向:一方面,办学经费的短缺,使学校不得不想方设法来扩大规模以增加学校的收入,但同时,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还达不到大举扩大规模的要求,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无法满足需要,盲目扩大规模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所以,如何在“做强”与“做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与结合点,强化质量意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效益,是地方高职院校努力探索的重点。
实现办学效益内部的有机平衡,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间找到平衡点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动力。地方高职院校的社会效益可以理解为“为区域培养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并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员工在岗培训与部分科研服务”。在办学过程中,地方高职院校应最大程度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应重视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只讲社会效益不提经济效益,学校不仅办学经费无法得到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提高,继而影响社会效益的发挥。
地方高职院校应在不断探索自己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定位,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和加强内涵建设,创建有利于学院发展的环境,才能实现成功转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