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职业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汉东

  一、什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本文所阐述的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定阶段学校教育后,所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既满足当前就业需要,又能满足今后继续发展需要的能力。人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个体在一定生命周期内与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不断融合以及在职业岗位保持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过程。学校教育,一方面要遵循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使学生通过在校几年学习,操行、学业、身心等都达到合格,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发展观;另一方面,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的发展也应是持续的,学校教育必须为人的生命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这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观。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捉。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只有重视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减少失业人口,把沉重的人口包袱变为创造财富的人力资源。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客观要求
  我们论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人是社会性动物,作为生物人个体,在规定的年龄段内为从业劳动者,他可以从18岁工作到60岁(女性55)。但作为社会的人,其社会生命周期与自然生命周期则有所不同,如在我国失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45岁左右的人,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知识结构单一,知识更新能力差,现有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和适应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变化的要求,而成为失业者。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的再生性、平衡性和持续性。人作为“活”的资源,就整个人类而言,可以通过传宗接代及教育体现再生性。但就个体而言,在一定的自然生命周期内,其再生性则表现为一个人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和提高,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平衡性,则是指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体质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经济社会、科技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人的素质也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两个动态要不断融合;就持续性而言,一个人一生要生活,就必须有工作可做,要想不失业,并始终保持个人与工作岗位匹配就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捉高、不断地创造。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校教育特点的客观要求 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封闭性、滞后性。一方面学校所传授的主要是人类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其量也只是把当前正在探索的课题提出来加以讨论。从应用角度看,学生今天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毕业以后步入社会,有一部分知识就会过时和老化,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一个人只靠在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人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需要,确保个人素质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融合,始终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就必须通过不断学习,随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实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自觉适应经济科技发展对从业者素质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否则,就随时有可能失业。而对失业者来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实现自身从失业状态向新的就业岗位的转变,使自己重新适应新兴产业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再生能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与技术可以达到就业、更新和发展提高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工制度变革的客观要求 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人事制度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是将逐步取消劳动者的社会身份制度,由“身份取向”向“契约取向”转变,二是将打破传统的由政府分配、从一而终的用人制度和线性就业模式,改变身份“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契约制的用工制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岗位竞争和劳动力跨行业流动将会大大增加,就业模式将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开放性和竞争性。因此,适应自主择业及劳动力不同行业间流动的要求,劳动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可以说终身学习和发展意识与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劳动者能否适应社会快速变动的主要因素。
  
  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人要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有赖于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针对下岗职工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培训、在岗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建立完备的继续教育体系,搭建满足人们对继续教育需要的平台,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者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个人能否接收再培训以及能否达到培训目标和要求,则取决于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强调技能培养的同时,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社会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是在不断地提升的,它对人才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在教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为学生将来的继续发展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夯实基础,为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跳平台。职业技术教育突出技能培养,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要,给学生提供就业的条件和手段,但贯彻基础理论“必需、够用”原则不能以牺牲后续发展为代价,一定的专业理论是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和适应未来职业变化及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看,一部分下岗职工不是没有工作可安排,而是安排工作没法适应,结果是一方面有工作没人做;一方面有人没工作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中国教育的落后,使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制约着劳动力资源潜能的发挥和劳动者可持续发展。
  (二)学会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灵魂,创新是企业和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时代,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把创造力当作人的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不断进取的意识和精神;就是要发展学生个性才能,通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创造力的挖掘、训练、强化,加强学生创造性因素的训练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教育学生具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自主创业,敢为人先的毅力和勇气。企业要不断地创新,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适应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三)学会学习,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终身学习的能力。一个人的继续发展,―靠企业组织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二靠个人不断地学习,这是最根本的一点,可持续性学习是可持续隆发展的前提,要保证持续发展,就要学会学习。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日新月异,使越来越多的人难以适应新的生产程序、新的产品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方法就是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能够对知识点、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自学能力;第三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学会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终身学习和训练的能力。
  (四)学会自我调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应社会体制不断变革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一个新旧体制变改的时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为重点,优化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与现实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自觉解决因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心理冲突的能力,要教会他们客观分析自我,准确自我定位,选择最佳个人事业模式(个人事业模式=个人素质+目标价值+期望概率)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分析环境,增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独立生存、捕捉机遇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树立调整情绪的自觉意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共事。
  作者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墉辑:王红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5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