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开设交响音乐赏析课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对高校开设交响音乐赏析课的必要性、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
  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音乐赏析课;对象;内容;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5-0165-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李岚清同志也曾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普及交响乐,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显著范畴。本文试从高校交响音乐赏析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对象的现状、教学对象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开设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没有如同古希腊、古埃及等同龄民族与文化那样没落,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封闭、不保守,反而不断吸取、融汇各种外来文化,把人家的好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得以发展壮大。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音乐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响乐作为高雅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但这些年来发展也很迅速。高等院校是继承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在他们中间开设交响乐赏析课有着重大的意义。
  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对交响乐音乐在我国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有广大的听众,交响乐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一高雅艺术才能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
  二、教学对象的现状及选择
  目前,高校学生都比较爱好音乐,喜欢接受音乐艺术教育。但他们每天接触的多为通俗音乐,对严肃音乐、正统音乐知之甚少。他们选修交响音乐赏析课程往往是抱着新鲜、好奇的心态来听听几首优美的乐曲罢了。他们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难以真正了解和领悟交响音乐这门高雅艺术的深刻内涵。对此,笔者有过亲身感触。
  在大学实习期间,笔者给本校历史系1994级的全体学生上大学音乐这门课程,记得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什么也没有介绍,首先直接播放曲子给学生聆听一遍,然后提问:“你听出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曲名、体裁、曲作者各是什么?曲子表现什么内容?”然而,能回答得出一两个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的音乐常识显然十分有限,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在短短的几年大学教育过程里,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现状,真正落实“在高等院校开设交响乐赏析课,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思路,笔者认为在实际开课中对教学对象应有所选择,不可盲目,做到有的放矢。
  交响音乐精致而超然,抽象却又触动人心,称之为高雅艺术。要真正去接触和了解,首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在选择授课对象时,应选择已开设过大学音乐课的学生,或者在交响音乐赏析课之前增加适当学时的音乐基础课。另外,授课教师还须作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先懂得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然后在粗知理论的基础上去聆听和了解交响乐。
  三、教学内容的选用
  选取教学内容应以教学对象为依据。交响音乐赏析课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因此应与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有所区别。
  交响乐曲目丰富。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应以传统的、有代表性的曲目为主。交响乐源自西方,世界名曲数不胜数。然而,在欣赏西方曲目的同时,也应重视本民族的一些优秀作品。
  1.西方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
  从欧洲音乐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可选择如下代表性的著名大师: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门德尔松、柏辽滋、李斯特、勃拉姆斯等;印象主义时期:德彪西、德沃夏克等;民族乐派:格里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柴科夫斯基等。选择这些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作品,使学生对整个西方音乐史产生初步的印象,从而了解并感受各时期的音乐特点和音乐风格。
  2.民族性交响作品
  如:《云南音诗》、《长征交响曲》、《土楼回响》、《丰碑》、《阳光下的祖国》、《后土》、《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等等。选择这些让学生感受本民族交响音乐风格特点的作品,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学生兴趣的培养
  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作品中,真正感受音乐的巨大魅力?笔者认为不妨采用以下方法:
  1.音乐家简介
  欣赏曲目前,可以对音乐家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趣闻轶事进行介绍,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公认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出生于音乐家庭、有着传奇般的童年。3岁学琴、5岁作曲、6岁和同样具有音乐天赋的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在欧洲巡回演出,并尤以超常的音乐记忆力而著称于世。晚年的莫扎特贫病交加,最终带着他心中的音乐和遗憾离开了人世。又如:贝多芬,面对的是粗暴的父亲、破落窘困的家境,为失恋、耳疾而困扰,也深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他鄙视权贵,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他又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从个性来说,他是“暴怒的贝多芬”、“儿女情长的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学生对音乐大师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就会从心灵上去聆听,从作品中去感受。
  2.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首作品的产生是从作者的感触、酝酿开始的,很大程度上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影响。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就受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启蒙运动的影响,此作品就和拿破仑有直接关系。贝多芬将拿破仑视为新时代的英雄来敬仰,但争取平等与自由的崇高理想不能与“称帝”的拿破仑共存,乐谱封面题写的“波拿巴的大交响曲”被贝多芬划掉。然而,《第三交响曲》高扬着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的初衷没有改变,故又称《英雄》交响曲。
  3.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用音乐表现语言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作为欣赏者,有必要对音乐的表现手法略加了解。
  音乐的表现手法包括旋律、节奏、调式调性、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和声织体、配器等,授课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对这些表现手法一一讲解和聆听,使学生亲身体会。例如:音乐的常见表现手法在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欣赏时可以通过用“直接联想的方法”来感受与命运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建构先进的教学模式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技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日渐跟不上时代。电脑时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把图、文、声、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欣赏者欣赏着清晰、美观的文字和图片,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影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易于酝酿音乐环境,开拓音乐境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念,使欣赏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例如:管弦乐队乐器的介绍,以往只能用图片,而现在可以从电脑屏幕上直观观摩乐器、乐器的音色、音区、性能和演奏,聆听到乐器的动人音响。另外,在引导学生捕捉音乐形象时,还可以制作一些描写电闪、雷鸣、暴风雨、大海的片段,易于学生的联想。
  总之,交响音乐是高雅艺术,交响音乐赏析课本身即为一篇结构优美的乐章。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在欣赏的过程中使民族文化及世界优秀音乐文化得以传承,使欣赏者既有深刻哲理的领悟,又有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进而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9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