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新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文化环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生命线”作用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应该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大众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金元浦教授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大众文化具有世俗性、娱乐性、时尚性、技术性以及颠覆性。
  
  二、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1 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1)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步入小康社会的青年学生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更加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始终致力于高校文化建设,旨在满足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主流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学生文化需求放在首位,坚持文化为学生服务,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大众文化是普通人的文化实践形式,体现了青年的文化追求,是现代生活中青年群体的一种文化需要和认同。
  (2)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注入了人性化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人本主义思想越来越深人人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板着面孔灌输说教,而在教育中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的东西,思想政治教学也更加关心大学生内在的需求。大众文化形成了特定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大众文化功能更多地表达人性的丰富性、多样性,表达人性新的体验、新的欲求。大众文化在呈现人性擅变的过程中,不但对张扬人性持肯定态度,而且从一定层面上为人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物质手段。
  (3)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均提倡创新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行为中注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增强市场意识,弱化传统意识,提升现代意识,克服保守意识,激扬开拓意识,摈弃农耕意识,消除闭锁意识,树立现代工业文明意识和现代商品经济意识。一句话,就是提倡和培育创新意识。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同样也具有复制和批量的生产特点,但同时对于原创则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因为,只有原创的文化产品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性。
  2 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离性。
  (1)大众文化在行为上造就具有功利主义和世俗化的人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行为上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具体实践,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作为造就青年的方向和目标,坚决批判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意在把青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而大众文化则使当代青年群体在行为上染上功利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
  (2)大众文化从观念上培养消费主义。作为主流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上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青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青年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追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而大众文化在适合大众消费的同时,由于其商业追求,以娱乐消遣为主,不可避免地造成固定化的消费模式,不仅把自身推向平庸低俗,也把大众推向平庸低俗。
  
  三、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方法
  
  1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适应大众文化带来的挑战,实现观念更新,是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前提。一是树立受教育者主体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育人为本,应当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居高临下的说教和单向灌输,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在同一平台上充分交流,让被教育者在平等的心态中愉快地、自主地选择接受各种正确信息,这样有利于这些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二是树立全球化观念。改变过去一对一交流、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努力扩大教育面,跳出地域意识,确立全球化观念,主动迎接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全球化意识,要认识到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
  2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大众文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现代技术的挑战,现代化的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令通俗的大众文化呈现出极大的魅力,使大众受到巨大的鼓惑和诱导,反观拘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则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例如,现在院校均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化、灌输。尽管也在不断地调整、补充和完善其中的内容,但是内容陈旧、教材死板、教学方法滞后、仍然不能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对象的变化,尤其是不能适应大众文化兴起带来的冲击,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大众文化并不热衷于对主人公进行理想主义的拔高,而是直接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非常贴切大众,善于发现和重视受众的情感,更有利于道德仿效和道德实践。传统德育由于以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往往过于强调理性化的接受,忽视受众的情感体验和需求,导致德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趋于单调刻板,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实际上,情感正是沟通内外的桥梁,通过感情的打动,才会真正实现道德观念的内化。在这方面,大众文化可以说做的非常出色,德育工作应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借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审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灌输、道德教化与情感陶冶、艺术熏陶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注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力,增强人们对大众文化的分析、鉴别和批判能力,从而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树立科学、健康的文化消费。
  3 利用网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互联网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更为直接、快捷地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脉络。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载体,能够在很大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西方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新的工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积极面对挑战,变不利影响为积极影响,使网络成为倡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渠道。为此,首先要着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网站系统。当前,在互联网中的中文信息本来就偏少,而宣传教育信息更是微乎其微,开发宣传教育软件已成为当务之急。软件应把宣传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开发寓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电子教材。以吸引学生自愿、主动使用,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莹.论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02)。
  [2]刘戈.论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的矛盾冲突与整合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07)。
  [3]张秉福,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70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