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文写作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丽玲 周金声

  摘 要:本文针对如何增进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效果的难题,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八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到学习方法指导,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到丰富教学手段,从个案示范教授到科学评价写作成绩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策略分析和成功经验介绍。
  关键词:应用写作;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如何通过短短的三四十课时的教学使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是长期困扰这门课程的难题。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八种方法,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明确定位法――用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用心实践体悟,反复斟酌练习,才会提高。如果仅仅是应付性的小和尚念经式的练习,没有化为内在的知识和技巧,是不会有效的。我们经常碰到参加工作后的大学生因写不好或不会写应用文感到后悔。他们中不少人当年都上过应用文写作课,由于当时不重视,往往上过课却没有真正提高。因此,学生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是学习和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关键。
  “应用文写作”一般在大一开设。新生大多对应用性知识学习比较茫然,加上对社会不太了解,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应用文不过是用母语将思想表达出来而已。所以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掉以轻心,敷衍了事。因此,必须首先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社会和自己,端正学习应用文的态度。我们的办法是:首先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专题入手,引证当代社会人才市场的生动实例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选拔人才对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视的事实;其次,引证科学家对语文重视的事实和名言,归纳分析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素质特点,其中共性之一即普遍都具有较高的母语水平。还介绍麻省理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理工院校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资料,从而说明应用写作能力对理工科的学生同样重要。特别是介绍当代社会应用文使用的成功或失误的案例,说明应用文对人才和事业的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说:“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大学毕业生必须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扎实又通顺不可。”
  这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应用文写作”,明确课程定位,从内心深处唤起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学好应用文的兴趣,进而化作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启发反思法――用最常用的文体检测学生,引导他们自我反思其弱点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的自以为是的心态比较普遍。因此即使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了,也往往会认为应用文写作简单,只要依格式写出意思就行了,所以不愿深思,不肯下功夫。这是影响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心理障碍。因而,我们在完成绪论讲述后紧接着就设计一个简单的写作测试,采取当场完成小作业的方式,抽三四位同学(通常抽学生干部)在黑板上写一份规范的“请假条”或一则“会议通知”。要求每位同学在作业本上同时完成,作为第一次课堂作业。然后动员同学们对照点评并修改黑板上的作业。几乎每一次进行这种测试,都会让同学们发现当场完成的应用文符合规范要求的不到30%,甚至经过大家修改后的文稿也很难达到50%的合格。在同学们点评和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再当场加以细致评析,指出其中的问题,并诚恳地启发学生体会、分析造成写作失范的原因不仅在于缺乏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还在于在缺乏认真深思的态度。帮助他们反省自己在应用文写作上存在的差距和缺点。之后学生们在听讲和演练方面更加认真。
  启发反思法常常能产生震撼效果。在其后的课堂练习中,同学们跃跃欲试,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三、目标管理法――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路径和任务
  
  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后,随后的问题就在于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措施。我们的做法是,针对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感觉没内容可写的现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将事务文书等与大学生活关系更密切的文体写作提前教学。首先,把“计划”文体练习当作第一次课外作业。由教师先介绍“计划”文体写作的特点和要求,再说明本课程教学的设计和阶段安排,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我们制定了“一、二、三、四目标”:读1本应用文写作的指导书籍;完成2项重点作业,即编写1份报纸和撰写1份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从同学作业和报刊上找出30句有毛病的句子进行修改;写4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拟写一篇《本学期应用文学习计划》。这样,以“计划”开头,一开始就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基本任务。再以“编写报纸”为中期传播文体学习之后的综合演练,期末以“调查报告”作为教学后期的重要项目,逐一完成。最后以“总结”文体练习进行课程学习的总结,要求真正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效果。有了这样的总体安排,学生们心中就会有个大体的学习构架,再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就不会盲目或太空泛。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心中有数,每一次课后有明确的写作练习任务。并要求作业在课外完成,上课时进行作业交流和点评。
  如此一来,课堂变成了切磋交流的场所、指导讨论的场所、演示升华的场所。
  
  四、自主学习法――精讲多练,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崇尚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教”的教学主张。有了前期的安排,很快就能把教学纳入正常运行的轨道。在以后的教学中则采取“精讲多练,自主互教”的策略。每一种文体只用20分钟讲清文体特征、写作要求,进行必要的范文评析即可。这类讲解放在每次下课前,作为新一轮练习的指导。而新课开始时主要对上一轮作业进行检查、交流。交流之前要求学生先仔细修改一遍后,再互相交换作业相互批改。批改者必须签名,倡导相互讨论、争论。严格规定作者必须对作业进行精心修改后才能交给同学批改,批改者主要指出问题,不能代替作者修改。而经同学批改的作业,原作者必须根据同学的意见再推敲后才能交老师审阅。在学生互教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抽查督促,解答学生有争议的问题,随时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和优秀的作业进行讲评和指点。有时还鼓励学生发现特色作业上台评点。以这样循环的方式进行,将大量的写作练习放在课外,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交流、讨论、纠错、点拨和展示成果,大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对大型的作业还采取评比优胜的方式。首先由学生互相交换,写出评语(本身也是一种练习),再由各班评出前十名,然后推荐到大班参评,对推荐参评优秀者由推荐人讲评理由(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很大。比如编写报纸,

大多数同学都投入了10个小时以上的课外时间。同学们纷纷上图书馆、上网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加工,配合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排版,使其成为一份份精美报刊。有1/3以上同学创作的小报达十余页,多达2万多字,而且90%以上的作业都是手写的。许多作品巧妙地设计有装饰画、漫画,文体丰富,内容充实。有的偏重经济信息,很有参考价值。有的偏重学习经验,富有启发性。有的侧重艺术生活,美感很强。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明白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真谛――学以致用,更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墙外开花墙里香”的成就感。
  
  五、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的公共课往往都是大课,课时多为30~40节,时间紧、内容多,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高效胜任。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首先利用PPt软件制作出写作课件,将各种文体的要点、难点表述清楚,配以例文进行说明,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用病例文释加以演示指教。有时还穿插一些优秀或有特色的文案,包括与应用写作有关的美文进行欣赏,时常引入一些音画影视等资料,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其次,利用投影仪进行作业讲评和演示范文或优秀成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秦王当年下令逐客的历史背景故事,再引出李斯上奏《谏逐客书》,引导学生领悟这篇著名的公关奏章在写作上的成功妙道。诸如如何抓住要害,切中对象的心理;如何立论构思,恰当运用语气和语体;如何以事实对比论证,逐层推进等等。再结合当代关于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到应用文写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再比如我们播放《对话――职业化生存》节目中的一段:微软招聘人才时出的一道写作题目,即如何给把高价电脑错以低价卖予的顾客写封求退的信。然后让学生课后完成这封信。课前,教师也身体力行,完成这封信。在上课时,让学生自我介绍写作思路,挑选不同思路的作业用投影仪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讨论,发表修改意见,总结成功经验。最后教师再将自己写作的信展示,讲解思路,甚至演示出自己构思写作过程中如何修改的地方,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文案,讲解修改的理由。
  案例教学法往往使短短的一节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有举一反三的收效。
  
  六、情景模拟法――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体现学生主体性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情境,将实例穿插进来,让学生进入角色来学应用文,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意识到学习应用文写作是在培养一种技能,是在为未来工作打基础。比如我们将合同、起诉状和新闻写作结合起来教学,模拟现实生活进行。首先要求每位学生虚拟代表一个公司起草一份合同,然后与另~代表合作公司的同学相互讨论修改合同。当双方确认合同无误后模拟法人代表签定合同。之后接着学习司法文书,让学生就已签定的合同寻找漏洞进行起诉,并设立模拟法庭,要求起诉者读起诉状,被告者进行答辩。在这种起诉答辩过程中,同学们普遍会反思如何使合同书写得更加严密合理。在模拟活动前学习新闻写作,事先告知学生注意观察模拟活动细节,就此活动写一篇消息。
  这样可以使教学形成连环效应,获得一石三鸟的效果。
  
  七、实践体验法――鼓励学生积极学以致用,提高水平,体验成功的快乐
  
  除了在课堂上假设一种情境外,还可把情境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如过去讲授调查报告文体时,在讲完理论和有关写作格式后,要求学生练习时,学生坐在教室里,往往难以下笔。即便“闭门造车”,勉强成文,也多不如人意。而采用实践体验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带着选题,到企业、商店、公司、集贸市场、学生食堂和宿舍,采用参观、访问、座谈等不同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人不同人群的心态,关注国营大中企业的改革,体味个体经营户的艰辛,洞悉大学生群体的现实心态……学生会深感这些平时在教室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自己学好专业有很大的启发性。在动笔写调查报告时,他们很自然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调查结合起来,习作质量必然会提高。又如讲授新闻文体时,把学生带到报社,参观报社的各个部门,请记者、编辑讲采写新闻的亲身感受,让学生了解新闻作品产生的过程及新闻写作的要求。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社团、记者组和各类演讲辩论活动,而且参加这些活动的文稿都认可为课程作业。同学们普遍感到,通过这些实践,大大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写作水平。比如编写报纸后,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用心地集中阅读了这么丰富的课外资料,用自己的双手创作的这份作品受到大家的喜爱,感觉真好。”这类作业,我们组织学生做成展板,面向全校师生展出,受到广泛好评。前来学校检查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位教授手捧这些学子的简报作业,赞不绝口,说:“我们走访过多所学校,第一次看到这样有特色的作业。工科院校的学生创作出如此有水平的作品,实在难能可贵。”
  我们将每一届学生创作的佳作和获得的好评录制下来,不但使作者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而且对下一届学生是最好的示范和极大的勉励。
  
  八、综合评价法――注重形成性评价,课内外实践结合,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考试如同指挥棒,你怎样考学生就会怎样学。因此,开放的教育思想一定要体现在考试策略之中。通常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常占总成绩的70%,其实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在一周内下番功夫就能奏效。所以我们主张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督促学生平时加强演练,使之每一周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而且其进步能在总评价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策略:首先明确宣布,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由作业、上课表现、课外表现和读书笔记几方面构成。作业占平时成绩的50%,其中包括1篇独自编创的报纸,1篇合作的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15篇各类应用文体练习,30句从报刊或同学作业中发现的病句,并加以修改。上课表现主要包括考勤、批改作业情况、讨论发言情况。课外表现主要包括参加人文类活动,是否积极向校刊、报纸、广播台等媒体投稿。规定凡在校刊以上报刊发表文章者,都可获得平时成绩加分。根据发表文章或参加演讲、论辩获奖层次可获得相应的加分,最高可获得平时优秀成绩。这样以来,就会使学生放弃“临时抱佛脚”的念头,加强平时的学习和积累。采取这一制度几年来的每一届学生都对平时作业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而且一届比一届做得好。同时,对期末考试也进行改革。一方面强调基本功,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文体的基本形式和运用母语基本规则,规定如果一千字中出现四处以上的病句、错别字和明显的错用标点符号,则判为不及格,书写或基本格式不规范均要扣分。另一方面,减少死题,多出结合实践的应用型题目,鼓励学生创造性利用材料和结合实践体验进行写作,鼓励合理综合和创新,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
  综合评价,侧重形成性评价和实践能力评价,给学生以正确的导航和鼓励,有利于培育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促进学生获得多元智能的锻炼和提高。
  
  [责任编辑:陈立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7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