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莉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呈现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太空飞行的情境)
  师:同学们,认识他吗?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已发射了许多人造地球卫星,你们认识这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吗?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东方红一号,它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太空飞行的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上课伊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场”。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旧知铺垫。
  (1)小结上一教学环节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8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尝试练习。
  (3)讨论: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列式的意义及计算的方法进行解释,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作好充分准备。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师:怎么列式?为什么?
  生1:114×21。
  生2:绕地球21圈,表示有21个114分,所以用乘法计算。
  (2)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算式的结果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的结果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估计计算的结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个大致的把握,减少笔算的错误。在准确计算之前安排估算这一个学习环节,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3)准确计算。
  师:通过估算我们只知道结果的大致范围,但是要知道准确答案,还要进行笔算。
  ①学生独立练习;
  ②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笔算的方法;
  ③全班展示汇报,强化算理。
  【设计意图】对“114×21”算法的探究,先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4)检查验算。
  ①将笔算的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②利用乘法进行验算。
  【设计意图】小结并出示课题,使学生知道: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要用到笔算的方法。同时,在计算中强调用估算验算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估算对于笔算的重要性。
  
  三、巩固提高,强化训练
  
  1.完成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估算出每一题的结果,再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辅导,最后进行反馈。
  2.课件出示课本第34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独立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思考错误的原因,再与同桌进行讨论,并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
  3.学生独立练习:甲地到乙地的火车要开2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驶142千米,从甲地到乙地一共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针对知识的重点进行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同时,通过让学生解决“从甲地到乙地一共有多少千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大家有什么收获呢?(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7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