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才有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涛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兴趣。确实是这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有兴趣才有动力。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朵开得非常艳丽的奇葩,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升华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博大精深,魅力无限。我们教学中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物理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而要他们深切体会,首先你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它有兴趣。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物理的魅力,喜爱物理呢?
1,创设情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直接学习动机的初级形式,即使学习多次受挫,好奇心总是存在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动机,培养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却又确实有趣,而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这无疑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2,适时安排实验活动,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认为,物理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物理这门学科,本来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实验活动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点,挖掘所讲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安排实验活动,并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在学生思维疲劳时,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了功、功率两个概念后,学生因为不太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实际意义而容易混淆。为此,有教师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多,谁的功率最大。要求每个同学都搬一把椅子从一楼以最快的速度跑上四楼,测出自己做的功和功率。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实验完后,学生通过集体讨论选出了三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和功率最大的。三项“冠军”分别由三位同学获得。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的?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的?
学生在总结中写道:“老师曾反复给我们强调做功多不一定功率大,功率大不一定机械效率高。我们虽能从公式上认识这一点,通过亲自实验,才真正彻底地把这个道理弄懂”;“这堂实验课使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成简单易懂了”;“生动有趣的实验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让人难忘”;“实验课给我们增添了乐趣,也使我们感受到物理是这么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学习物理不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喜欢在这样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
3,重视展示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介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及应用前景,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的作用太奇妙,感悟到物理科学的无穷魅力,增强学物理、用物理的意识。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多方位、多角度为学生展示物理在各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最新应用成果以及可能的应用方向,进一步激发并巩固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展示超导及超导材料的同时,先要求学生考虑超导材料在哪些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再如,在超声波应用方面,补充一些关于次声波的一些应用。如介绍利用次声波来监测地震、海啸,利用“大耳朵”来监测各地核爆炸等,使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科学家和科学研究与他们相距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