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生活经验,活化数学知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我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乡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仍占教学的主体地位,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枝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没啥激情,“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高耗低效,成为教与学的阻碍。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长、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利用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是首选。教师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同时,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帮助学生用数学学科知识解决这些难题,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形成自觉地观察生活,注意发现身边的数学现象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如:五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铺墙地砖”活动,让学生自己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墙地砖图案,营造了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在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中,学生情绪高涨地设计出了许多花色的图案,并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杰作。这样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应用的兴趣。
  三、运用有效教法,化抽象概念为生活具体现象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东南西北》时,孩子们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知识不难理解,可是当出现:面向西时,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面向北时,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这类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陷入了困境,几乎没有孩子能很迅速地回答出正确答案。教学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上,先让学生弄清早上面对太阳时,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利用语文上的反义词游戏使他们明白面向西时,正好与早上的方向相反,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辨别方向的方法。
  再如,教学《作息时间表》时,孩子们对“经过时间”的计算也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尤其是一些需要退位思考的计算。
  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价值;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感受数学魅力;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作者单位 兰州市西南固区青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1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