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级管理中批评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运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伴随者,常会遇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自私、虚荣和意志力薄弱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学生的违纪事件,需要针对性地予以批评。从常见的班主任批评的误区入手,着重探讨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批评的实践与思考,基本策略有:有理有据,让批评在规范中凸显价值;因势利导,让批评在无痕中闪现价值;家校互动,让批评在沟通中孕育价值;心育为上,让批评在心雨中润泽价值;自我校对,让批评在反思中提升价值。
  关键词:班主任;有效批评;实践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第十六条 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表明教育部已经高度关注现代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并开始积极应对解决问题,这也赋予班主任实施批评的法律依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然有高明的批评艺术,能充分发挥批评的育人效果。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一部分班主任的批评也陷入了种种误区:有的不敢批评学生。批评学生可能导致家长质疑,更有甚者会反过来威胁老师。一旦师生间出现不愉快,不知情的人们往往会同情学生,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使许多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独子时代”的学生忽视挫折教育,对批评抵触甚至强烈反弹发生过激行为;“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也让学生欠缺感恩之心、尊重之心;诸多原因,让有些班主任教师明哲保身,左右为难不敢批评学生。不敢批评学生不是真正爱护学生,其实质是班主任不负责任的表现。过度与变相批评,源自于教师没有给予青少年应有的人格尊严与健康发展的尊重,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批评对象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去管理塑造学生,它容易扭曲与伤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二、班主任“有效批评”策略的建构与思考
  (一)有理有据,让批评在规范中凸显价值
  班级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合理的班级制度与奖励、批评、处罚挂钩,能有效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班级制度也是关系班集体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问题,它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订的规则,是班集体中全体学生都应该遵守的规则,是形成良好班级风貌的必要条件。科学的班级制度建立与执行,不仅能有效地预防违纪、减少批评、降低“管理风险”、保证“管理有序”、促进“班级发展”,而且成就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订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在制订规则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当前学生的民主意识较强,个性发展多元化,而实际素质与自我约束能力又不够理想,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较差的现实。每学期第一、二周是“行为规范学习周”,我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坚持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教育内容;其次根据学生寄宿现实,在初一开学初就制订《班级管理公约》《寝室管理公约》,每条内容都是由学生根据本班实际针对性提出,并进行量化考核。各种先进事迹加几分、违纪事件采取什么方式批评教育、考核减几分逐一明确,公约都按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举手表决。再者,考虑到班级制度建设的时效性,每个月班委开会讨论修订一些不够合理的公约,让制度与时俱进,更完善更能服众。
  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我实行的是“三边形”监督管理模式。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班委干部、寝室长、学生代表是日常行为规则的主要管理者。每天量化考核并登记在册,一周归总统计,在下周一的读报写字课时进行小结通报。周考核纳入月考核与期终考核,并且整个考核与初中三年的个人素质综合评定挂钩,以保证制度的延续性与有效性。在周、月、学期考核中,做到及时表扬先进个人与先进寝室,通报批评行为规范落后学生、落后寝室,限期整改。整个管理操作模式如下:
  在制订与执行公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订中来,内容由学生提出表决并逐渐完善,并依靠学生自主管理去执行,充分发挥学生民主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制度建设意义的认识理解,而且能更好地执行制度、养成规则意识、预防违纪、减少批评。奖励与批评、处罚并举的周、月、年度考核,能及时地弘扬正义、树立班级正气,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明辨是非,及时调整纠正自己的行为,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制度深入人心,让规范约束自己,树立增强学生规则意识。遵纪从小做起,守法则严于律己,班级的一系列的完整的、系统的、严明的规章制度,如同一道法纪的示范,要求班集体全体成员的言行统一于这个范围之中,约束之下。规则意识、遵纪意识的养成,是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的实际性锻炼。考核奖、罚并举,刚性与柔性相济,激励了同学们的上进心、比拼精神。由于班级学生们有了共同的目标与信念,促使班级凝聚力增强,弘扬与培育了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风貌。
  (二)因势利导,让批评在无痕中显现价值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偶发的违纪事件:如学生迟到、做小动作、开小差、说闲话甚至打瞌睡等。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对此不可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遇到这种状况,班主任常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公开点名直接批评与暗示性批评。前者针对性突出,但缺陷明显,它会打断教学进程、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课堂教学氛围、影响教学效果,也有可能伤及学生自尊,导致逆反心理。后者更彰显批评的艺术性,是一种“无痕”的批评,如同武林高手“踏雪无痕”一样,于平静舒缓中显示出他的强大威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无痕”的暗示性批评恰恰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
  案例1:“走动路线变换法”――课堂上,当发现某个位置的学生出现“异常状况”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有意无意地在其附近走动,“打草惊蛇”引起违纪学生注意,用这种方式来批评告诫学生,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可以积极借助班会课、读报写字课等平台把榜样故事感化法、反面生活案例告诫法两种暗示性批评的作用充分发挥。可以适时地把时事、热点新闻、身边的事例引进课堂,加强批评教育,起警示预防违纪的效能。
  案例2:2010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惨剧发生在21时许晚自习下课时,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一学生跌倒,骤然引发拥挤,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另有8人住院观察。
  这个时事案例的引入是鉴于我班排队纪律有所散漫的状况,在事件发生第二天读报写字课上及时展示,并让学生讨论从这事件中可以汲取哪些教训,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学生在惨剧的剖析中得到深刻的反思,教育效果显著。
  (三)家校互动,让批评在沟通中孕育价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中就读时间最长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语言、行为、教育思想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不同的成长方向。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大理石,他认为把一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与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家校互动是沟通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桥梁。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一现象始终存在,那就是一个班级中最顽劣难管的学生往往背后是家庭教育不健全或者引导无方、宠爱无比。对于这些顽劣调皮并屡教不改的学生,班主任常规批评作用有限,因为这类学生早就受到了过频、过多的批评,对批评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于这类学生的批评教育,必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在沟通的“桥梁”下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家长对班主任工作支持力度越大,批评的效果越明显,班级管理难度就越低;支持力度越小或不支持,批评作用大减甚至起反作用,班级管理难度就会增大。因此,教师主动上门家访,家长主动配合,就显得很有必要。我每接一个班,肯定会在第一学期期中测评前利用休息时间对班级中每位学生做到上门家访,聆听家长诉说,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也向家长汇报子女在校的学习动态与思想动态。多数家长见到班主任放弃休息,主动来访,心里都会感动,觉得老师真心诚意为他们的子女好,把子女交给这样的老师放心,于是从情感上接纳了你,与你站在同一阵线中。教师要善于人际交往,学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克服家校之间的教育盲区,家校形成合力,育人才能事半功倍。
  (四)心育为上,让批评在心雨中润泽价值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塑造人类的灵魂首先要塑造好人的心灵,班主任尤其如此。中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极大,能否把全班几十个学生塑造成具有广阔胸怀、高尚情操,能辨真假、美丑、正直诚实、不损人利己、不弄虚作假、富有同情心的一代,能否使他们成为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一代,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相关。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时总能以敏锐的观察力、慈母般的爱心、真诚的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走入真、善、美的殿堂。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仅做到“正人,先正己”,做学生人格的榜样,道德行为的示范者,而且还要关注学生个性形态的差异性,用创造性的方法来开展创造性的批评,用爱心影响学生的灵魂。
  有时候,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与引导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但学生接受的程度并非整齐划一,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即个体性。受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受动者,而且还是能动者,在不同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是不同的,有多有少,有深有浅。如对班主任的某一次集体谈话,不同学生反应不同,教育收效有大有小。部分学生感到老师讲得对,讲得好,以后应该这样去做;部分学生感觉到老师虽然道理对,但听而不改;还有部分学生感到不以为然。这就是个体性的充分表现。因此,班主任应该根据个性差异特点,用情感的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以创造性的批评方法去教育学生。只有班主任时时处处显现出创造性的火花,学生的心灵才会受到感染、震撼。
  案例1:有一名男生,经常破坏公物,值日时会把扫帚拆了玩、把班级中的告示牌用小刀划破、把学校宣传横幅用剪刀去剪(同属于破坏公物),把别人的文具弄破等等。大多数学生损坏他人物品或公物,一次谈话教育后都会及时改正。但对于他,每次找他谈话,说理也好,批评也好,赔偿也好,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毛病始终会周期性发作。有一天我又发现他在教室外用脚踢门,怎么办?再像以前那样批评教育吗,会有效吗。我想了想,让他走过来坐到座位上。我问全班同学:“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么开门的啊?”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用手。”我又问:“那大家愿意不愿意用脚去开门啊?”学生回答:“不愿意。”我继续问:“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啊?”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脚会疼,门也会痛的。”有的说:“那是公共财产,要赔偿的。”还有人说:“不文明,会损害班级名誉。”我又追问:“如果我们这个集体,大家进出教室都用脚来开门,那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环境中呢?你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吗?”同学又开始议论纷纷,踢门的男生低下了头,满脸羞愧。此后,他再也没有发生损害他人物品的情况。
  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其说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着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在学生最需要你的关键时刻、关键地方,班主任稍微地点拨、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纠正航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班主任工作中,还可以慎重采用心罚的方式,这是一种“攻心为上”与延时批评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得当能让批评对象在等待批评处罚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错误,猛然醒悟从而较彻底改正错误。
  案例2:我自己在初一时,极度痴迷于武侠小说。周四音乐课,我又偷偷拿出来看,被班干部看见了。心想:这事肯定会被举报到班主任那儿,怎么办?我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两天。第二周的周一周二周三,班主任一改平时的微笑,严肃地点名让我上黑板分别默写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差公式,每次我都默写正确但得不到任何的赞许与表扬,这让我的心里更不安。周四班主任又第一个点我的名,要求三个公式一齐默写。焦急不安中我出现了差错,班主任“借题发挥”,严厉地批评了我。这事过去许多年了,但对我而言,犹在眼前,刻骨铭心。我今天也特别感谢这位班主任老师,是她让我从痴迷的错误中走向发展的正轨。
  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平时都有一个相对的心理平衡状态。当学生自己知道犯错的时候,心理平衡被打破,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批评惩罚的准备,内疚与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它是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学生犯错并认识到错的时候,恰恰是批评教育的良机,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更刻骨铭心。这要求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抓住纠正行为的最佳时机“趁热打铁”,及时批评教育,防微杜渐。延时的“心罚”也正是体现了这一心理需求,虽然方法、措施通常比较缓和,但它建立在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的基础上,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犯了错误的学生,往往乖乖认错,心服口服。但要注意的是,“心罚”对学生的杀伤力极大,班主任应巧妙利用,也应慎重利用。一旦运用不当,那不仅不会净化学生的心灵,反而对学生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
  (五)自我校对,让批评在反思中提升价值
  毛泽东曾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人不照镜子、不洗脸就会肮脏丑陋。同样的道理,人的思想也需要经常“打扫”和“清理”,否则就会受到灰尘的侵袭;人的行为也需要经常用镜子来照一照,这样可以随时地校正自己,假如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就可以及时得到纠正。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班级弘扬正气正义、修正错误、促进团结的有力武器。探索一条实施学生自我批评的路子既符合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精神,又能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减轻当前社会对学生批评教育的不理解造成的对班主任工作的负面影响。实施自我批评的主要方式有:
  1.自我弹性批评
  我与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修改、完善中,探索出一种开展学生自我批评的“自我弹性批评方式”。如果学生犯错,他可以根据自身违纪情况从相应的自我批评办法中进行选择并执行;并且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违纪轻重,自己再另行申请其他的批评方式。
  案例3:例如,某男生在就餐后与其他班同学发生争吵,差点发生打架事件,引起周围同学旁观,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损害了班级荣誉。值周班长根据《班级管理公约》,很快开出如下的“自我批评通知单”:
  ××同学:今天晚餐后,你与其他班××同学发生争吵,不仅损害了自身名誉,也对其他同学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损害了我班的荣誉。你的上述行为已经违反了班规第9条,为使你进一步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请从以下几条自我批评方式中选择一条,并在值周班长与学生代表的监督下认真接受批评。
  (1)说明情况,向与你发生冲突的××同学道歉,争取原谅。
  (2)写一篇关于正确处理学生间矛盾与冲突的文章,并贴在班级宣传栏中。
  (3)为同学们阅读一篇关于人与人之间冲突危害与正确处理的文章。
  (4)写一篇自己对这件事认识的日记。
  (5)自我申请的其他方式。
  2.一周自我反思
  针对小问题不断经常违纪的极少数几个学生,我让他们每周进行书面形式的自我反思(如下表),直到达到《中学生行为守则》的标准为止。让他们学会在不断地反思中寻找闪光点与不足,从而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自我批评的办法、措施、方法,都来源于学生,能得到全体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其目的不在于惩罚,而重在让学生反思检讨自己的行为过失,自觉维护班集体共同生活、学习所必需的环境秩序。它突出学生对自己违纪行为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内化,让批评更具有人性化、弹性化、个性化,真正让学生做自己生活与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正所谓“躬行内省,检身若不及”。只有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让同学之间真正地敞开胸怀接纳别人,构建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思考与体会
  (一)批评要公平公正,讲究合法、追求艺术
  批评只有公平公正,批评对象才会真正地心服口服;只有合法,教师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尊重、爱护学生;批评是一门艺术,要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出发,在尊重理解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抓住合适的教育时机并注重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批评要威信、亲和、情感三者相互依靠、相互补充
  美国有句教育名言“无论什么时候,孩子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没有的,就是敬畏。”威信使学生对教师敬重,亲和使学生对教师从心底里接受,不会敬而远之,情感像根纽带打动人的心灵,把学生与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三者相互依靠、相互补充,批评育人功能才会凸显。
  (三)批评要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忌上纲上线,忌滥用
  学校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和谐与全面发展的人。批评只是一种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手段。在批评时,不能把手段当目的,为了惩戒学生而批评。过多的批评,会造成学生软弱、自卑、逆反等扭曲心理的形成。批评时,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不轻易对学生的人格与品行下否定性结论,更不能“株连”无辜,不能侮辱、歧视学生,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
  总之,批评作为教育手段,运用得当,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克服缺点,让学生分清是非,辨明善恶、真假、美丑,从而促进学生心理与人格健康发展。班主任在批评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群体倾向,讲究原则、方法、策略,适时适地地采取适当手段。批评看似小节,但事关重大,一次成功的批评会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因此,作为“学生灵魂塑造者”的班主任一定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以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进行有效批评,给学生发展留下绿色的“草坪”。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同心出版社,2004,7.
  [2]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富阳县胥口镇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1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