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单亲之花也娇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又是一年中考,那一天,当我指导今年的初三学生填写好报名志愿表,望着他们欢蹦乱跳地离开学校时,刻骨铭心的痛和牵挂又涌上心头:天堂里的浩,你还好吗?高中学府里的小王,你是否快乐?
  浩是上一届学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小的时候很活泼,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三年级时,家庭遭遇变故,母亲自杀离世。童年的浩并不缺少爱,他的爸爸、爷爷、奶奶等给了他极大的关爱,但是浩还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逐渐变得不爱说话,不再爱学习,最令人心疼的是他的眼睛极少与人对视,他不再用眼正视他人。回忆在我当班主任的一年里,仿佛任何一次与他谈话他都是低着头的。去年的初夏,中考结束,填写好报名志愿表,刚放假的那个中午,他悄悄的与另一个同学王(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相约去一个偏僻的乡里水塘游泳,王还未到水边,他却匆匆栽进水里永不再回来,给所有关爱他的人留下永远的痛。当我又赶去派出所看王同学时(他是现场目击证人、也是他呼救的),正在哭泣的他见到我一把抱住我放声大哭,安慰抚平他的情绪后,其父匆匆赶到,令我诧异的是:见到老师放声大哭的小王,见到父亲后竟胆怯地站起来,不敢说话。我的心又是一阵刺痛:可怜的孩子,平时的生活该是怎样的孤独啊?
  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内心总有许许多多的自责,浩的死,虽是意外,但我总是想我们给予浩的爱是不是太少了?成长中的浩如果不遭遇母亲去世,如果我们给他更多的关爱,他会不会是快乐的呢?那么,他的人生轨迹是不是该改写?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驿站,是港湾,它供我们休息,给我们温暖。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家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的人格发展之端。那也许不宽敞的家,由于有了双亲而成为乐园。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笔者生活于城乡结合部地区,近年频繁的拆迁更是产生了更多的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状况、人际关系、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出现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浩的死,让我又一次地思考: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爱他们、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已经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与研究的课题。
  在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本人从情感教育、建立自尊、心理疏导等方面,对单亲家庭孩子作了以下的教育尝试。
  一、用真爱开启心灵
  教育并不是能打开实现所有理想之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是“芝麻,开门吧”之类的秘诀,但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要激发单亲学生的情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惰性和自卑,就要求教师真诚地去体贴他们,关爱他们。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容易架起感情的桥梁,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舒展,出现教与学的和谐与协调。教师以和风细雨般的爱滋润学生,能一定程度淡化学生心灵上的阴影,引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渴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同步发展。
  二、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所有难教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往往单亲家庭的自尊心更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努力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是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培养健康人格十分关键的环节。
  教师必须做教育的有心人,在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中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艺术地、友善地、朋友般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正确指导学生逐步建立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三、加强心理疏导,维护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变故,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有的甚至表现为抑郁症的前兆,他们的性格孤僻,心境忧郁,好走极端,过分成熟,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内心脆弱、敏感,常常以不恭的言词来掩饰内心,这是大多数中学生身上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常见的社会心理。而他们的许多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同学们因他们不好相处而远离,而他们却又因不能融入这个集体而苦恼。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便选择了逃避的应对措施――封闭自我。而这些,作为老师,如果不及时发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坐到学生的身边,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必要也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强化心理引导的技巧,把学生引向心理健康之路,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真正成为乐观、自信、自立、合作的社会人。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育者必须具备引导帮助学生心灵成长的能力。
  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变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只要锐意进取,变“不利”为“有力”,同样能够成为自己心灵的主宰者,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更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调动多方力量,既要尽早地了解与指导,也要长期关注长期追踪,及时解开他们心中的千千结,培养其独立、开朗、坚韧、自信、自尊、自我接纳和成功意识。作为教师,我们不是太阳,可我们却能在学生的心中播撒阳光或投下阴影,一切都是不经意间完成的。但愿我们都来播撒阳光吧!让“单亲之花”也娇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2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