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版《体适能纲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体适能培养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体适能”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体育界提出,并被引入到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由美国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制定的《体适能纲目》被作为美国编制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的参考依据。该纲目以“HELP”(“帮助”)为基本理念,由“健康”、“每个学生”、“终身”、“个体”四个关键词组成。对这四个关键词进行研究,将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关于学生的体适能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适能;健康;每个学生;终身;个体
  
  “体适能”概念源于美国,英文是Physical Fitness。1987年,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提出了“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i。这项计划将身体适能作为健康的五个方面安适状态构成因素之一(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情绪适能emotional fitness,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精神适能spiritual fitness,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
  体适能这一概念被美国学者与体育教师引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适能水平成为学校体育中极为主要的目标之一。为此,美国库珀研究所(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制订了《体适能纲目》(Fitnessgram),作为编制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的参照依据。这份体适能纲目的基本理念是“HELP”,译成中文是“帮助”。主要的关键词有:1.健康(Health)。来自于学生经常参与身体活动,并促进健康体适能的发展。2.每个学生(Everyone)。身体活动和体适能的提高对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做到,不论其年龄性别和能力。3.终身(Lifetime)。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和体适能的提高伴随终身,旨在发展终身体育。4.个体(Personal)。身体活动大纲是为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和兴趣所设计的。把上面四个关键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组成一个词,即HELP(帮助之意),其内涵可理解为经常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适能,帮助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一、健康(Health)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体育课名称改为“健康与体育”、“保健体育”、“体育与健康”等,表现出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上发生的变化,即强调健康的重要性,更加鲜明地突出体育课的目的,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的发展。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ii。其中的健康体适能是指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它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是机体保持愉快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提。
  衡量健康体适能状况的五大要素包括:(1)心肺耐力;(2)肌力与肌耐力;(3)身体成分;(4)柔韧性;(5)神经肌肉松弛iii。美国学者与体育教师在将Physical Fitness――体适能概念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时,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的重视。
  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运动生理界把Fitness率先翻译成“体适能”。台南师范学院龚忆琳先生在《何为体适能?》一文中提出:当我们的身体处于没有慢性疾病侵扰,而且精力充沛,有足够的体力有信心应付工作的挑战及突发的紧急状况,并有余力享受闲暇的娱乐生活等状态下者,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具有较佳的体适能;反之,若体能较差者,在日常工作劳动之余,常会有疲惫,力不从心的感觉iv。这里所说的就是健康体适能。我国大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健康体适能这一新观念也开始得到推广v。如今,我国将体育课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正反映了我国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深刻变化,表明我国的体育课程正在与国际接轨,向现代化水平迈进。
  
  二、 每个学生(Everyone)
  
  该份体适能纲目将实施对象设定为“每个学生”,认为提高身体活动和体适能,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论其年龄性别和能力如何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反映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与常说的“分层次教学”密切相关。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身高差异、智力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点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还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左右,正值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这一时期是系统学习健身知识和多种运动技能、养成健身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更应当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其健身的“奠基”功能与“桥梁”作用,为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创造条件。
  
  三、终身(Lifetime)
  
   《体适能纲目》对“终身”的强调,可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的革新提供有益启示。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与终身健身目标相一致,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健身习惯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以及体育意识的形成,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将决定着他们一生的体育行为和追求。
  有研究者指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二者的区别来看,学校体育是有一整套健全的教学大纲、教材、组织实施方法和考试要求;而终身体育纯属业余性质,没有严密的组织措施、机构,完全以自觉自愿为前提,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身的需要、兴趣、环境,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锻炼,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此外,学校体育带有阶段性和学龄特征,终身体育则伴随人的一生。从二者的联系来看,二者都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健身为重要目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学校体育虽然随着学生毕业而结束,但却是终身体育的启蒙,对于终身健身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体育应重视两方面建设:一是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具体说来,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体育伴随人的一生,体育锻炼对于延长人的寿命和有效的工作,丰富文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对防病治病的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是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终身健身思想应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的始终,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全方位地介入。二是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对此,有研究者作出了不少设想与尝试,如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利用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培养体育骨干,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双向驱动和在周围环境中起“体育携带”作用创造条件;发挥体育教育的多种功能,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技术技能与开展各种类型、多种方式的体育竞赛结合起来,既培养竞赛的组织管理者,又培养各项目的裁判员,等等。vi
  
  四、个体(Personal)
  
  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之作为当代教育的宗旨。”vii近十余年来,各国在面向21世纪的教改战略中都提出了个性化问题。《体适能纲目》中对“个体”的重视反映了当代教育观念中强调个性发展这一特点,同时也与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背景产生呼应。“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反对抹杀个性,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业负担过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而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将对“个体”的重视与提高学生的体适能相结合,是对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落实的体现。其实现的关键步骤则在于:打破划一性、模式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身心特点,包括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志向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体适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借鉴《体适能纲目》中涵盖的四个核心内容将为帮助学生提高体适能水平带来积极的指导意义,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从而使之进一步顺应人的内在发展要求,顺应体育的内在规律,顺应时代对人、对体育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06C238)]
  
  参考文献:
  [1]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6).
  [2]肖夕君.体质,健康和体适能的概念和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5).
  [3]Scott k. Powers, Stephen L. Dodd. Total Fitness: Exercise,Nutrition,andWellness.1996 by Allyn & Bacon. A. Simon &Schuster Company. Printed on the U.S.A.
  [4]龚忆琳.何为体适能?[J].体育学刊,1995(2).
  [5]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6).
  [6]王勇山.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探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8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