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休闲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休闲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与高校体育结合必然性的分析,指出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如下发展趋势:教学目标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注重休闲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体现休闲体育文化内涵;采取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实施休闲化体育教学过程;强调从休闲的角度来进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关键词:高校体育;休闲体育教育;研究
  
  休闲作为一种理念、一种生活理想和一种生活方式,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教育的基础上获得。而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特点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结合休闲体育教育探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体系、探索适合休闲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 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没有严格的场地器械条件、技术要求和规则限制,可自娱自乐,也可群体参与。强调的是乐趣,其目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舒畅的心理体验去体会生活的意义、价值,享受生活情趣,把休闲体育引人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形成稳定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行为。
  
  1.1从余暇时间的增多与滥用看休闲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余暇时间是指个人完成工作和满足生活要求之后,完全由本人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吸收,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们直接参与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文化的基本前提之一。如果从余暇时间增加的角度来看,用于休闲体育的时间应该也在不断的增加,然而,由于人们余暇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休闲体育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反而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电视机,吃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沙发土豆”;风靡网络的游戏“QQ农场”里,不少“辛勤的菜农”,不惜半夜三更来“种菜、摘菜、偷菜和除草”,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健康;“KTV、酒吧文化、夜生活、长假综合症”等不良现象更凸显了当代休闲社会的缺失。不是没有时间休闲,而是缺乏健康休闲文化的浸透和习惯的养成。
  休闲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人们对其正确理解与积极实践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甚至是与其相悖的。要想正确理解与实践休闲,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正确休闲体育行为的激发与养成也需要休闲教育的引导。…休闲体育教育在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休闲体育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余暇时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引导正确的休闲体育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其它休闲、教育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1.2从休闲体育的奢侈化看休闲体育教育的紧迫性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情感体验的肢体文化,其本质是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肢体活动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有钱、有闲、有心情”的条件体育,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产生与发展的依托。在“消费型”盛行的今天,有钱人用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的奢侈来换取一张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以体现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休闲体育被冠上“富人”、“有闲阶级”游戏的称号,越来越远离其健身与休闲的内在本质。打高尔夫球是休闲,爬山也是休闲,可人们总是习惯地将前者视为休闲,而忽视后者与“休闲”活动所需要的情趣相适应的特征。其实,休闲体育项目并非是与其他体育活动方式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的项目,而是此类活动与休闲这一活动情趣相适应,从而使得这类体育活动从一般的身体活动变成一种休闲情趣、一种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大学生消除“无金钱,不休闲”的想法,真正投身于喜爱的休闲体育活动之中。
  
  1.3休闲体育教育强调“人之为人”的意义
  休闲学家马惠娣认为,休闲的一般意义上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成为心灵的驿站。休闲体育体现的是以一种“更慢、更愉悦、更健康”的运动方式实现对人类心灵的安抚与精神的慰藉;作为“以一定身体活动形式为基础”的本质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休闲方式的休闲体育娱乐活动,体现的是对参与者肉体的塑造,是一种享受和调养。
  休闲体育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参与者享有活动的自主权,是一种自愿、自觉的自主行为,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向体育的游戏本质进行最大限度的回归。人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参加各种身体活动,自主选择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的形式,完全出于人类内心一种对“自由”原始欲望的追求。正是对人本质“自由”的追求,决定了休闲体育在塑造“人”的过程中展示人全部生命价值,回归人的生命存在特性的“自由与自觉”,是“人之为人”规定性的发展。
  
  2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相结合的必然
  
  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体育的改革在整体性、实效性和综合化等方面还有些滞后,最大的问题是过分强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过分强调体育竞赛,许多运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个体休闲活动的开展,又不适应成年后的运动,更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切身需要不相符,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学校体育关系到学生未来体育生活化、终身化的关键,可以说学生脱离学校步入社会后体育锻炼的中断与继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期间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上。作为社会生力军的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课业负担的减轻以及处于自由支配状态的时间的增多,使其有更多的余暇时间,更有条件去进行休闲。但令人遗憾的是,高校学生选择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并没有随着课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很多的高校学生选择网络游戏、看电视、电影、K歌、泡吧来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宁可吞云吐雾、宁可一醉方休,既危害了身体健康,也在无意义的消遣中造成了心理的困扰。
  体育休闲能促进身心健康、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技艺以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使教学的焦点转变到“人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优化”上来,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中进行休闲体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休闲观,对休闲体育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清晰正确的认识,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健康休闲氛围,使学生在“有钱、有时间”的基础上,更“有心情”主动地选择健康休闲方式。
  
  3 休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与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课外能自觉独立锻炼的行为模式置于系统的运动技能之上;将对学生的休闲行为的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视为休闲体育教育的根本;加强对休闲体育在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相互关系上作用的认识;休闲教育的目标通常包括闲暇行为价值判断的能力、选择和评估闲暇活动的能力、决定个人目标与闲暇行为标准的能力、对合理运用闲暇时间重要性的意识和理解。
  
  3.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休闲体育的整合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兼具“健身”和“休闲”特性的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高校学生休闲活动主要以户外运动为主,如爬山、郊游、游泳、户外素质拓展训练等;团队对抗性的活动仍然很重要,如篮球、足球等;同时选择终身受益的、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健身类活动,如健身操、瑜伽、毽球、羽毛球、网球、太极、轮滑等:兼具休闲性与弱竞技性、休闲性和民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踩高脚、秋千、舞龙舞狮等)也可成为教学内容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休闲运动项目的引入,没有也不可能动摇竞技运动项目在教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要大力挖掘竞技运动项目的休闲功能,“竞技运动的休闲化”和“休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二者紧密联系,并从不同的方向共同推进“运动项目教材化”的进展。总的来说,休闲体育教育对原有体育教材体系的“打破”与“重构”,不能只停留在运动项目的作用、功能的分析或进行单一项目的增添、消减上,而必须对其整体结构及功能进行研究,有机地融合这些缺乏内部逻辑性和外部规定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积极休闲方式的养成习惯。
  
  3.2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探索
  休闲体育教育作为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身心健全发展的实践活动,需要一种以健身和娱乐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为依托来实现。即体育教学俱乐部,它是以体育教学为目的,以俱乐部为建制的一种具体教学组织。通常“是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依托,以某一运动项目为选项,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为一体,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教学与活动。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把课外活动、体育教学等统一起来,体现体育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注意增强学生体质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俱乐部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打破班级、教学内容、时间的限制自由选择体育项目,很适合当前背景下高校体育的发展。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正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教学俱乐部开设的项目多样,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缺,而增加外聘专业体育教师,能更好地解决教学内容丰富与体育教师资源相对短缺这一矛盾。
  
  3.3休闲化体育教育过程的实施
  休闲体育是身体活动的较高阶段。具有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的特征:不需要通过有规律的训练、遵守既定的规则、通过比赛来站到竞技金字塔的塔尖,而是通过“更慢、更愉悦、更健康”的体育活动追求身体放松和舒服。罗歇・苏在其著作中阐明了作为动词的“休闲体育”和“体育运动”之间的过程区别。由此来看,休闲体育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个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问题,也就是说它本身就包含了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示范、讲解、再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的教学过程模式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强调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接受各种教育。注重健身、休闲、主动参与和乐趣体验的休闲化的体育教育。我国著名体育学者李力研认为人类在互相尊重对方权利的条件下,编造了各种肢体游戏,游戏者乐此不疲,观赏者也津津乐道,双方各得其所。游戏者作为人的本质的学说,给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休闲化的体育过程并不是要摒弃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教育过程,而是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实施中突出休闲性与学生的乐趣体验。“如果个体游戏的需要得到了考虑,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开始向自律的过程发展”。而自律参与健康体育活动正是休闲体育教育目的之一。因此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应该从“游戏”切入,但如何从“游戏”切入,再通过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到以上所述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8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