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锃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①它来源于课程、教材、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然而,当前语文教育研究长期缺乏课程意识,对“教什么”的课程内容研制缺失,再加上“文选型”教材顶替着语文课程,往往最终还是“选文”顶替了课程。遗憾的是,因“教什么”的课程内容不确定,“用什么去教”的教材内容便不会有着落,教学内容也就不易确定。况且现行的语文教材具有“教材内容非教学化倾向”,即形成不了可操作的教学设计(王荣生语)。因而,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内容就全凭教师依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自身个人化理解和教学现场而确定。由此也就可能致使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潜藏着随意性、模糊性甚至无效性,有效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困难性加重。
   面对这样的现实,语文教师应该发挥专业优势,自觉地进行学理上的审视并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克服困境。而任务分析理论作为先进的教学设计技术,它的引入,对有效地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任务分析是基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教学设计技术,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应归功于加涅,20世纪后期有很大的发展。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皮连生教授等人引入,并结合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任务分析理论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即层次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②它由确定学生起点能力、分析使能目标及类型、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等环节组成,并通过将教学目标所蕴含的学习结果类型进行分类和指示达到目标需学习的步骤来完成。总之,经过任务分析可以明确要完成某项任务即达成某项目标需要教什么,教的顺序是怎样的,教的方法是什么等。③
   语文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个组、一个人,为使他们更有效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为使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个组、一个人能更好地掌握既定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④这样,基于现状的分析,结合任务分析理论与语文教学内容两者内涵,可以运用任务分析理论来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一、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和目标按学习结果类型分类――“实际上需要教什么”
  
   无论课程、教材处于何种情形,了解学生是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依任务分析理论来看即为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它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以及决定进行何种任务的后续学习,当然对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中的起点能力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语文时需要的内在条件,实质上类似传统说法的“备学生”。而实际上“备学生”与“备课程、教材”是统一的,正是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备课程、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课程内容“教什么”以及教材内容“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因为“关注与学生的契合,这就是语文教学内容本来含义”。例如,教师在进行《苏州园林》一文教学设计时,分析出学生已具有相关说明文文体的内容知识,具有阅读文本和凭借工具书查阅字词含义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在提示下寻找段落中的关键句、中心句的认知策略。这样也就明确了说明文应该教说明方法、结构和说明文语言特点等“教什么”的课程内容,以及应该用文本中关键句、中心句、助读与练习等“用什么教”的教材内容,并由此确定了让学生理解说明文文体知识、掌握生字词等基本技能和“抓住”总分式说明结构,说出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等语文高级技能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后,就知道了“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借此也就知道了“学生还需要什么”,便可知道“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在课程内容研制缺失情况下往往代替了课程目标,模糊的课程内容直接与教学内容相融了,给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带来很大模糊性。而现代教学论则认定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给教学目标按学习结果类型分类则是任务分析的关键环节。依加涅学习结果类型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何更生博士在其基础上并结合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特点界定为:文章内容知识和语文常识性知识、语文基本技能、语文高级技能和语文学习中情感态度。⑤由此,弄清了教学目标蕴含的学习结果类型便明确了教学内容是什么,即确定了“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同时也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提供了线索。譬如再拿《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来看,“能说出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是语文常识性知识学习;“能仿写有关句子”是语文基本技能学习;“能说出本文运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说明作用”是语文高级技能;“会欣赏苏州园林的美,热爱悠久灿烂文化”是情感、态度的学习。
  
   二、条件分析――“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明确教学目标的类型,不仅决定了“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同时也蕴含着“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去达成这目标,并指示达成目标的过程和步骤,因而通过分析达到目标的条件即可明确“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在任务分析中,学习的先决条件(使能目标)的分析是重要一环,即分析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子目标)。例如,确定《荷塘月色》一文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和目标分类即可明确“实际上需要教什么”:⑴欣赏课文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准确画出文中运用比喻、通感、叠字手法的语句,能合理地说出自己理解的语文高级技能;⑵品味课文美景中蕴含的情思,能准确画出文中描绘景色的语句,能合理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并加以评价的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态度。⑥目标⑴是语文高级技能的学习,其先决条件(使能目标)是有关语言表达技巧中比喻、通感、叠字手法等概念和规则的掌握以及和对合理展开想象、联想策略的理解,这也就决定了实际上最好用语言表达技巧的概念、规则和认知策略去教;目标⑵是情感态度的培养,其先决条件(使能目标)是对课文的感知、理解,由此决定了教师应该用教材中注释、助读系统(提示或导读、旁批或点评)、辅助文本理解的练习去教。
   起点能力分析是明确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任务分析提供支持性条件,由此去决定“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例如,学生学习的是语文文章内容知识,教师讲解背景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去教;对语文高级技能的保持和迁移时,教师可以最好利用教材中的练习或设计变式练习去教。条件的分析在决定“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同时也导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方法,然而审视其步骤和方法,其实它与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一体两面。事实上,语文教师在教案的“步骤与方法”或“教学环节”栏目里,所陈述的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⑦
   任务分析理论通过对学生起点能力、教学目标按学习结果分类以及条件分析等重要环节,由此确定了教学设计中“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和“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的教学内容。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以任务分析理论和技术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施教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现象的发生。因而,引入任务分析理论,为处在语文课程与教材建设不完善状况下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
  
   注释:
   ①③⑥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②皮连生著《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④⑤⑦何更生等著《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