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环保教育走进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克友

  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因此,大力宣传环保,对广大公民进行环保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语文学科在进行环保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使他们掌握一些环保知识,从而让学生从关注学习走向关注社会生活,不断拓展学习的视野。
  
  一、走近文本,做生态环境的关注者
  
  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让学生通过诵读,领会作者浸透在字里行间的忧患意识:作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盲目性开发造成的悲剧而痛惜。然后围绕文本设置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了?怎样消失的?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交流,同作者对话。通过讨论,明确了课文阐述的“盲目的开发,不计生态成本的建设是造成环境恶化的罪恶魁首”这个道理。接着,我又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当今社会出现的严峻的环境问题:水涝旱灾频繁发生,鄱阳湖、洞庭湖水面锐减,黄河断流,沙尘暴肆虐……在历史和现实的观照中,在问题和对策的思考中,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就自然而然得以升华。
  
  二、探究文本,做生态环境的反思者
  
  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需要平等地对待和处理好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可惜的是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结果往往违背自然规律,导致自然界的惩罚。而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认识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处于朦胧意识中,因而借助课文,引导学生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环保问题,大有必要。
  在教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热带雨林的有关图片,并动情地解说道:“热带雨林不仅美丽富饶,而且它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可是如今热带雨林已面目全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沉重的思考。”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在研读过程中,学生了解到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我趁热打铁,在学生齐读文中“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旬,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后,让学生探究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通过探究性的思考,学生认识到人作为大自然的主人,应协调好与大自然的关系,把地球建设得更和谐、更洁净。善待人类的惟一家园――地球,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个人在环境问题上,都应反思一下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这或许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后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
  
  语文教师可将环保教育与开展语文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外语文资源中的活动因素,确立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通过活动“场”的培育,着力于“场效应”的生成,实现寓环保教育于活动之中。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山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大量的采矿选矿企业在给当地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群众带来了苦不堪言的环境污染:过度的开采导致山体滑坡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企业排放的污水使涧水中鱼虾绝迹,等等。我组织学生进行环境问题调查,指导学生通过走访、观察、实地调研,撰写“钱铺乡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报告。崭新的学习方式,学生热情高涨,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走乡串户,调查分析,写出了很有价值的文章。几个摄影爱好者还将拍摄的有关环保的照片,在街中心位置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环保摄影展,帮助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结合作文,做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作文如同做人,让学生平时写一些环保类的作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做环保的自觉实践者。
  在每学期作文训练序列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写一两篇环保类题材的文章,比如“我为环保鼓与呼”、“环境与我”等,将树立环保意识和开展环保活动有机的结合。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水污染、大气污染,使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糟。如今,地球在呻吟,在哭泣。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来爱护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他们自觉成立了“环保行动小组”,不仅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而且还带动其他班同学加入到洁净校园优化环境的活动中。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给学生以知识的滋润,更应给学生一颗理性的种子,营建出人生幸福的花园。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既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又拓宽了学习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当然,寓环保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寓”要适时适当,而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活动都能结合起来,这一点应特别注意。
  
  (作者单位:枞阳县钱铺中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