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女儿为何被冷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立人

  
  问:我女儿今年6岁,在幼儿园上大班。平时她很喜欢上幼儿园,但最近几天她突然变了,哭闹着不愿去幼儿园。经多次耐心询问,才知道最近她班里来了一位漂亮的小女孩,原先和她要好的几个小朋友都去和那个漂亮女孩一起玩了,自尊心很强的她感觉受到了的冷落,因此很伤心。她不想再去那个幼儿园了,强烈要求我们给她换个幼儿园。我们觉得原先的幼儿园从各方面考虑都是很不错的,不想让她转园,但女儿又闹得厉害,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请教专家,我们该怎么办?
  北京 华晓玟
  
  答:孩子感到受委屈、被冷落是发生在幼儿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据国外的资料报道,约有半数以上的儿童曾有受到同伴冷落的经历,因此希望这位妈妈不必感到意外和紧张。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受委屈、被冷落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地进行处理。儿童受委屈和被冷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①儿童本身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被人讨厌,不受欢迎;②是儿童错误的认知,即事实上并没有被人冷落,但儿童自己过于敏感,认为自己是受到了冷落;③其他儿童的不当行为确实使其遭受到不公平的冷落。对上述三种不同的情况,可试着用下列对策处置。
  由于儿童本身问题造成的被他人冷落,家长要找出孩子的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改正他身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让他获得大家的好感,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资料表明,儿童自身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不讲卫生,做事拖拉等。对于这类问题主要是进行行为训练,逐步改正不良习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②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对于这类问题主要是进行教育,特别是进行体验教育。可有意识地安排儿童接触一些傲慢无礼的人,让其体会一下,和这样的人共处是多么难受,用亲身经历触动其心灵,然后因势利导进行教育。③身体形态方面的原因,如有残疾,个子特别高或特别矮,特别胖或特别瘦,脸上有胎记或长相较难看等。对于这类问题,家长要鼓励儿童自尊自强,注重自己的人格塑造,以人格魅力打造自己的美好形象。告诉你的孩子,人的形象是由多方面的属性组成的。天生的外表形态只是个人形象的一个次要属性,内在的人格魅力才是人最主要的形象属性。④脾气古怪,难以合群。这类问题倒是家长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通常人的脾气个性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有内部的遗传因素,也有外部的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因素。在此,应当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好的模仿榜样。同时对孩子的一些古怪行为,如虐待、残杀小动物等要坚决制止,并说明理由。
  由于儿童错误认知造成的受冷落错觉,根本的解决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他的这种印象是没有道理的,是错误的。如果孩子真的理解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你女儿认为同伴们冷落她了,实际上只是儿童对新来伙伴的新鲜感造成的暂时性注意转移现象。新鲜劲过去了,他们又会回到原先的生活模式中来,即又会和你的女儿亲近如初的。这时最值得提倡的处置方案是:让你女儿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与新来的小女孩亲密交往,尽快让新来者融入自己的交往圈中,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这样你女儿原先的生活模式就会得到很好的维护。此时最忌讳的做法是:攻击这位新来的小伙伴或迁怒于原来和自己要好的小朋友,说一些不友好的话,做一些不友好的事。这样做的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不但改变不了现状,反而真的失去了你的朋友,真的被这个群体长时间地冷落。
  
  处置由于其他儿童的不当行为使某个儿童遭受不公平冷落的现象,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客观地分析原因,认真地从自身做起。很多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被不公正地冷落时,会怒气冲冲地到幼儿园去责问那些孩子,或向这些孩子的家长、老师发难。这样做的结果多数是适得其反的。原因:第一,你孩子反映的情况未必属实,很可能只是他的一种错觉;第二,即便是属实的,你这样声色俱厉地兴师问罪也会让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从而导致反感,使这种冷落进一步加剧。正确的处置方法是:首先应了解情况,排除感情因素,客观地分析事件的原因。如是你孩子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按前面说的处置方案办理。如果的确是其他小朋友的不当行为造成的,也要低调处理。首先可与这些小朋友及他们的家长进行友好地交谈,听听他们是怎样解释这些事件的,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尽可能在孩子的交往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进一步的行为协调工作就容易取得进展了。如果这些孩子或他们的家长确实蛮不讲理,也不要过于勉强。遇到这样的情况,“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很好的应对策略。这时,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这样的伙伴不交往也罢,你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与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好朋友,幼儿园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孩子,你在他们中间有几个好朋友就足够了。交朋友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即让他明白,被这样的孩子冷落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一件憾事,从而在内心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以上介绍了一些孩子被冷落现象的处置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心理学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