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社会学角度解读《苏州园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文华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说明文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通常都侧重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然后要学生结合文本说说哪些地方给你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这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解读是一致的。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教材的解读固然没有错,但究竟有没有必要仍停留在文体论式的解读呢?本单元所选内容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醇厚的东方文化气息,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苏州园林特征的把握,无疑失去了对文本的深度思考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深入体会中国园林建筑精髓及了解中国人的生存哲学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那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说明文,更应从社会学的角度和文化学角度来细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社会学角度来阅读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的《苏州园林》呢?
  
  一、红尘闹市中的世外桃源
  
  曹雪芹在《红楼梦》正文开头说:“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自元代后期直至明清时代,经济高度繁荣,丰富的物质与迷人的风景使富商巨贾、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纷纷云集于此。但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个性自由越来越多地受到压制,许多有识之士不堪忍受,就产生了逃避社会,遁迹山林的想法。于是在这片繁华之地营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苏州园林。
  在苏州现存的私家园林中,不少园林的主人,都是有地位、有文化、有抱负、有才华的人。由于其抱负在当时得不到施展,便产生了寄情于山水、遁隐山林的想法。如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写的就是苏州四大名园的“拙政园”,它是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40年)王献臣因仕途不得志,隐退苏州时建的。
  
  二、出尘园林追求的自然之趣
  
  在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当中,中国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园林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这与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追求是一致的,富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叶圣陶也认为中国的周林风景如画,中国园林的意境追求一种自然之趣。造园者把园林模拟成自然,就是希望实现“遁世以保真”的人生理想。那么叶圣陶在介绍《苏州园林》时又是如何体现这一审美意境的呢?
  《苏州园林》为了体现“宛白天开”的审美意境,布景时往往重神似,不重形似。比如布置亭台轩榭,不讲究对称,不对称的布景能产生一种变化之美、灵动之美,这与千变万化的自然界是相契台的。布置假山时“或者重峦叠嶂,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他们心中早已没有构景的草图,只有对山水的一种感觉,一份钟爱,这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对假山的处理完全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三两下就能把山水的神韵模拟出来了。虽然苏州园林在布置假山池沼时很多材质就取自自然,但与自然界的景有区别,她是自然之景的高度浓缩,咫尺之间造乾坤,取法乎自然却超出自然。
  为了营造充满自然之趣的审美意境,苏州园林布置花草树木往往重生气,重动感。文中写道:“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是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苏州园林布置花草树木极讲究层次感,那样绿色绵延起伏,富有动感,令人仿佛置身于松涛林海的感觉,缤纷的色彩又令人仿佛置身于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苏州园林为了营造充满自然之趣的审美意境还往往追求深邃含蓄之美。在布置花墙和廊子时她常常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这样能形成一种深邃悠远含蓄朦胧的美感。其实自然界的景物也往往隐藏着许多含蓄朦胧深邃悠远的美,诗歌中常常会写到这样的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刘勰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正是中国人的讲究:隐而不露,藏而不显的审美趣味的反映。“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从总体上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还体现在她重点化之功,重神来之笔。所谓的点化之功、神来之笔也就是绘画中所讲的点睛之笔。中国画重在追求画之神韵,园林建筑也是如此。苏州园林在布置每一个角落时都独具匠心。几丛书带草、爬山虎、蔷薇木香、几竿竹子、几棵芭蕉,让这个寂寞冷清、灰暗的角落顿时增添一丝生命的绿意,一丝生命的亮色!点睛之笔无须多,这就是中国园林建筑讲究的点化之功,神来之笔。自然界也有许多这样的点睛之笔,它能化腐朽为神奇,例如倒挂于悬崖绝壁的松柏,荒漠中昂然挺立的胡杨;石缝间挣扎的生命,颓败的屋脊上的小草等。不禁令人赞叹生命之顽强,造化之神奇。
  
  三、逍遥于城市之上的出世情怀
  
  中国的高人自古以来就有避世遁隐的传统,道家自然无须说的了,即便是儒家也认为“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庄子称隐士为“山谷之士”,《汉书》称之为“山林之士”,可见山林并非纯粹指自然,她还象征着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象征着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自由。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设计者与匠师们建造这样一座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是为了使游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给人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而拙政园的主人王献臣要好友文征明为他设计这样一座宛若仙境的山水园林其实是为了做隐于市的大隐,能让自己逍遥于城市之外,置身于山水之间,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叶圣陶老先生生于斯,长于斯,他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出于对故土的深情赞美和眷恋,我想更多是他曾享受过这种闹市中难得的安宁和闲适,这是个时时能够抚慰和滋养他心灵的地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2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