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读的实践中演绎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敏

  摘要 有效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读”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刻关注效率,设计有效读的环节,让学生乐读、善读、读到位。课堂教学中设计多种有效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读中感、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得。
  关键词 有效性教学 文本解读 引导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读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读”有诸多功能,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实践证明,有效地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读”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细细读、理解读、人情读,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读,于感知处厚实
  
  语文课应该是厚实的,即扎实、充实、丰实,三者皆而有之,第一课时的初读感知更应如此。扎实即有意义,要让学生通过初读既学到新的知识、锻炼能力,又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充实即高效率,读的活动既要简洁又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了变化”。丰实即有生成性,初读既要有预设,但又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
  初读感知,有要求,就有检查,让多功能、全方位的检查替代单向的一对一的检查,更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感知的时效性,真正让初读感知走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美读,于情真处灵动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夹竹桃》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月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许多的幻想,每一种幻想都精妙绝伦,风情独具,怎样引导学生做到代文者说话,替作者抒情呢?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学文之前,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同学的介绍对作者已有所了解:曾远渡重洋赴德留学、曾回忆“我一生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每日都要到楼前的数亩清塘前漫步,还写下了《清塘荷韵》……
  学文之时,我这样设计:自由选择三种幻想之一,细细揣摩作者在月光的沐浴下,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芳香袭人的意境中,心头涌起的缕缕情思,把这种情思通过朗读加以表现。
  不同的学生在“思”的浓烈间品味着不同的情感,多彩的想象,个性化的朗读又把我们带入了不同的幻想境界。文中虽然只写了区区三种幻想,却在学生智慧的碰撞中衍生出更多不同的精彩,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让人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不知品了多少离情别愁、童真童趣、感慨叹息……真是句句动人心弦、声声让人浮想联翩,这无穷无尽的美妙幻想和这入情入境的深情悟读,怎能不让人不爱上夹竹桃啊!
  
  三、悟读,于言简处升华
  
  叶老还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这样学生读来才会油然生情。因此有效读首先要诱发学生朗读热情,激活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如见其物,如闻其声,自己悟出文字前后的情。
  《印度洋上生死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皮埃尔船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及时把“海面即将发生海啸”的消息通知了过往的豪华客轮时,平静地抱起了妻子克勒松冰冷的遗体,悄悄地在她耳边说着:“克勒松,原谅我……”此处虽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一个普通的省略号,却蕴含着千言万语,包含着一个伟大灵魂的内心独白。怎样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情感,成为一大难点。处理得好,学生能水到渠成地悟出文字前后的情。读出简单文字的深层意蕴,处理不好,在平淡中收场,学生只能就事论事,无情可言,浮于表面。
  学生在情境中一次次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主人公的脉动,不断地丰满着人物的形象,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责任的皮埃尔已烙入脑海中,无字处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融入着他们对文本更多的理解,提升着他们情感的体验。
  
  四、默读。于无声处欢歌
  
  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但相当一部分的课堂默读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情况更能有效地使用默读这种方式,在设计重建课《黄果树瀑布》教学过程中,我们对默读环节的教学是否有效进行了特别关注。
  在教学文本第三板块:作者来到潭底的切身体验到的“黄果树瀑布给每个细胞灌满的活力和挟来的无限生机”时,老师先进行了外部情境渲染,之后采用静思默读法,在静默中“读写结合,互感互应”,融已情与彼意之中,共悟这部大自然的杰作带给每个人的不同体验和启迪。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只有时刻关注效率,设计有效读的环节,让学生乐读、善读、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咀嚼文本内容,积累优美语言,体会文章的美妙,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得。学生精彩生成的丰厚之韵自然释放,超越了课前的预设,闪现着个性化的领悟、多元性的智慧、丰富多彩的感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4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