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单元复习课的内容确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向阳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是个全新的课题。它不像数学单元复习课有规定的课时、专门的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四五篇精读与略读课文外,还安排了园地,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就是没有单元复习内容。没有教学内容怎么办?教师该怎么确定复习内容?
  
  一、一教《走进童话》:自由解读 创编教学内容
  
  《走进童话》是人教版四上第三组课文的单元复习课。按照往常复习课的习惯性思维,我很快就确定了教学内容:复习第三组课文的字词,背诵重点段落,编童话。为了突出复习课查漏补缺的功能,我搜集了本单元学生的错别字、错题;为了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有趣的形式;为了凸显单元主题――“童话”,我特地找来物件,打算引导学生自编童话。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1]复习字词,查漏补缺
  1、请你准备一道题来考考大家,说说为什么出这些题。请贴在教室的墙上,课间再比赛。
  2、这些都是你们平常错得比较多的字词。一起来写写。(洋溢隆冬覆盖撒谎凝视铁锹诧异冷酷草翠花开枯枝败叶绿树成阴魔杖伐木拽住拆除)
  
  [环节2]整理童话,巩固特点
  1、读读这个单元中吸引你的段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它用了什么写法。
  2、本单元还有哪些段落也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小结:除了主人公有超常的魔力外,用拟人、夸张等手法表达作者丰富的想象,能让童话故事更引人入胜。当然故事的有益的启示也是少不了)
  
  [环节3]对照特点,编写童话
  出示物件:剪刀、小兔、气球。请根据这些物件编一个童话,再讲评童话。
  课后,同事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整堂复习课具有一定的单元主题味,但为什么后半节课‘看物件编童话’更像作文指导课,如果放在复习课上指导作文,那么单元习作课上教学什么呢?”隐隐地,我觉得我的单元复习内容的确缺少信服力。那么,单元复习课到底该怎样确定复习内容呢?它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成了我新的思考方向。
  
  二、二教《走进童话》:寻找起落终点重定教学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依据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二,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具体困难,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重新审视学情,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的起点在哪儿?在于学生学完单元课文、园地,已对单元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学生的具体困难是什么?是巩固、加深已学知识。依据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就要凸显单元主题――童话的特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就要巩固、提升所学知识。于是,我重新从“学”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单元复习课,修改了其中的几个环节:
  
  [环节1]理清结构
  回顾童话,同桌合作讨论填写故事结构单,交流。
  
  
  [环节2]巩固特点
  1、看故事结构单,一列一列地看,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童话故事发生的地点一般都在森林或山谷里;时间都是从前或不确定;结局大多是美好的或引人深思的;都遇到了问题,有了解决办法;主角是神奇的精灵、神魔鬼怪、乌鱼虫兽。这些都是不真实的,而是经过作者大胆想象的)
  2、作者运用了哪些巧妙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大胆想象?再走进童话小屋,你发现其中的语言秘密了吗?找句子,读句子,读出感受。
  一钻题:这四篇课文都运用了(拟人)、(夸张)手法。
  二钻题:《巨人的花园》最明显的写作特点是(对比)。《去年的树》最明显的写作特点是(反复)。
  三钻题:读四篇文章的人物语言,作家写人物语言的时候,都考虑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环节3]感悟启迪
  1、从这四个童话中,你收获的启示是什么?再交流课外童话的更多启迪。
  2、读童话不仅读故事,更是读生活、读人生。读童话泰斗安徒生的话。(出示: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安徒生)
  3、‘根据自己读童话的感受,仿写:童话,___。
  课后调查中,我问学生,今天课堂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学生告诉我,知道了品读童话故事的四把金钥匙,即黑板上写着的“理清结构、体会想象、关注表达、感悟启迪”,用这四把金钥匙可以读童话,也可以写童话。他们喜欢今天的课,也乐意完成课后的作业(课外童话摘录卡和编写提纲)。听课教师也反映这一次复习课不再是练习课,内容确定不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童话的特点)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深刻化。
  
  三、两次复习内容之比较
  
  平日里,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的内容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到底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的内容有什么要求呢?我结合实例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核心理念会有不同的,学习指向,也就产生不同的单元复习内容。合宜的复习内容不应原地踏步。如果复习内容与单元其他课时教学内容重叠,复习课上没有提升,则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致使复习效率低下。同时,合宜的复习内容应有舍有得,如删了字词、凸显童话特点的整理。童话的特点是单元知识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它的教学任务是从“理”达到“化”,就是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有关童话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组织语言训练,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童话特点的认知结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语文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四、关于内容确定的启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呢?对一般教师来说,没有“教材”,怎样确定合宜的语文单元复习内容?我回顾并比较了两个案例中确定复习内容的操作过程,发现要确定合宜的复习内容,少不了案例二中的这些流程:
  
  (一)内容确定前,跳出单元看单元。
  明《课标》定位。《课标》是教学的航标。如案例中《读写童话的金钥匙》单元复习,《语文课程标准》里童话在整个小学阶段和年段阅读中的目标是:第一学段(1-2年级)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第二学段(3-4年级)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很明显,在课程标准中,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作为中段的主要阅读目标。
  清教材地位。翻阅整个小学语文教材,能很快明晰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也更加确立本

组教材的位置。
  
  由此表可清晰看出,随着年级升高,童话的篇目逐级递减,而且在其他各册中,篇目主要是分散编排的;但是,在四上第三单元中,却集中以童话体裁整组4篇的方式编排,而且这一单元也是处于小学学习童话阶段的终端,其地位和作用显然不是读几篇童话、积累一些词句那么简单了。
  掌导语要求。再配合课文的单元导语、园地训练的编排和教参的表述:“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很显然,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并且发挥想象,学习编写简单的童话故事。
  由此,可以确定“童话”单元复习的终点是:①自主有条理整理故事内容,发现童话的特点――大胆想象。②品读童话语言,感受童话拟人化、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的语言表达特点。③初步学习利用自己的想象和童话语言的运用,写简单的童话。
  
  (二)内容确定时,跳进单元看单元。
  单元中,每一课的语文知识如一颗颗珠子散落在课文中,复习时就应该把它们捡起来,串在珠串中,把单元内零散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实行“三看”:从课文内容看,从语言表达看,从过程方法看。通过提炼,不仅从整体上把握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习得语言。如本组童话有四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根据所确定的单元复习的终点,根据四篇不同课文的特点,寻求哪些看点进行梳理提炼呢?
  落点之一――童话的共性。细读四篇童话,我发现它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四篇童话大胆想象,除主人公大多为神仙精灵、鸟兽虫鱼外,故事内容、情节也曲折离奇,都蕴含着真、善、美,把人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时还能受到深刻的启迪。这就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因此课堂中搭建童话小屋,合作讨论填写故事结构单,在梳理中既可以明晰结构,又可以领会童话规律性的想象。
  落点之二――童话的个性。四篇童话又各具自己语言表达的个性。《巨人的花园》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还有运用夸张的语言表述了花园的变化,使故事变得跌宕起伏。《幸福是什么》故事情节奇异是其一大特点,其中夸张表述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去年的树》特别以拟人化语言在主人公的刻画上显现特色,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也是类似的反复,使童话情深意浓,让人荡气回肠。《小木偶的故事》是拟人体童话,拟人化的语言使童话有趣动人。课堂中挑战各篇童话的语言表达特点,可以让学生发现语言秘密、感受表达,还可以回味童话、感悟创编。
  因此,明白了“起点”与“终点”,内容确定才有明确的方向。找到了合适的“落点”,确定的内容才能落地生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8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