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 燕

  摘要:高职院校应对学生就业的市场环境、层次特征、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认知程度等进行分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于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之一,其成长、成才、择业、就业受到政府与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等七部门最近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对学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建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需要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要将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应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将减少学校及相关专业的招生计划。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制约学校的发展。
  是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招生人数已占高校招生人数的40%以上。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传出信息:截至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本科生就业率为84%,高职(专科)生就业率只有61%。教育部要求从现在起到2007年,“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占一半以上”。因此,建立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保证高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是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作为大专层次,所开设专业的岗位群大都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学生的构成也与本科院校有较大的差异,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不能适应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要求。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提供的服务等,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的相关研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办学层次,各方面工作都在探索过程中,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样如此。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与毕业生的层次、所学专业、国家相关政策及社会经济状况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择业环境不同,所面临的压力也不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对的择业环境与本科生有着较大的区别,对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了解、就业心理的分析、就业过程的指导等都无成熟的经验可循,尚未形成一个较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的研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对的择业环境与本科生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组织、工艺实施、各类管理及具有较高技能的操作人员,用人单位提供的也大多为“高级蓝领”或“蓝领”岗位。
  2.高职院校具有较显著的行业特征,本行业的经济效益现状与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如我院是一所以船舶制造及相关技术为主导专业的学校,在船舶制造类企业就业的学生占较大比例,而船舶制造企业多为大中型国有企业,虽然工作较稳定,但工作环境艰苦,收入与学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
  3.高职院校属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在户籍管理、人事档案及用人单位管理使用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区别,许多地区对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有许多限制,如对非本地生源的毕业生不接受户口和档案等,而高职院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较多,户籍、档案的管理方式是他们择业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4.由于高校扩招,学生大幅增加,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对降低了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无形中挤占了部分高职专科生的就业岗位,加之高职院校数量的快速膨胀,提供给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数相对大幅减少,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研究受高考分数的限制,许多考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填报高职院校,在专业的选择上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填报的专业既谈不上理想,也不符合兴趣与爱好,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我曾对本院05级86名学生做过“新生从专业到职业认知”的调查,从下列各表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对职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识,学习目的性不强,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全面、规范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准确定位。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状态与能力的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现状不太理想,除以上原因外,其就业心理状态与能力上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1)期望过高,定位不准;(2)观念陈旧,依赖性强;(3)信息不畅,能力不足;(4)犹豫观望,举棋不定;(5)过于自信,盲目从众;(6)遭遇挫折,怨天尤人。
  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应贯穿于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择业时才开始的,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就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应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新生入学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年级完成)一年级应着重职业生涯认知、规划与职业定向指导,内容包括:(1)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重要性;(2)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与形态;(3)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4)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步骤与方法;(5)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途径;(6)运用相关技术进行职业性向测评;(7)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编制;(8)了解企业文化结构与职业角色要求。
  
  从专业了解到职业角色转换、动手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二年级完成)二年级应着重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内容包括:(1)职业能力培养。通过专业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通过专业实训培养基本操作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培养所需要的动手能力。(2)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与职业道德概述;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准备;培养就业竞争力。
  就业的准备阶段(三年级完成)三年级应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内容包括:(1)就业与择业指导。职业道德与择业观教育;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提供参军、参政、继续深造方面的咨询;就业心理的准备;职业评价与自我评价;就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就业材料的准备;应聘技巧的准备;面试、谈判、签约要领;发展与提高。(2)就业服务。就业推荐表的填写;就业协议书的签定;劳动合同的使用;违约与改派;就业程序与方案;《就业报到证》及用途;毕业生档案。
  以上各个阶段应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特点、就业现状、心理分析调查及就业指导方案的研究,可以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该体系的高职教育特征明显、完整,可操作性强,能够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柳斌.创新教育全书(下册)[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李海洲.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于祥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余燕(1960―),女,华中师范大学毕业,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招生与就业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4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