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原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壮成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则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持续发展的追求。但在现实教育情境中,很多教师对待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持消极态度,缺乏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影响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现状的反思
  
  探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主观的角度看,虽然发展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但发展也意味着改变与挑战,当教师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熟悉并适应之后,工作的琐碎、繁杂、重复及紧张,使得他们更愿意按照一种早已熟悉的、习惯的、不变的方式做事,如果没有客观的压力、外在的强制力量,通常他们并不愿意作出自觉的改变。加之相当一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问题意识、研究能力缺乏,习惯凭直觉或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一些现象或问题习以为常,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敏感性,即便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也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教师在观念中都认同教师职业的复杂性与创造性,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却慢慢习惯了重复性的工作,把教学视为一个熟练的过程。实际上,单纯的重复的教学实践活动并不能使教师获得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很多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依然是一个普通教师。因为教学并非一个熟练的技术操作过程,单纯的反复的教学实践并不比完全的理论学习好到哪里。教师只有经常性地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断反思并寻找解决的良方,并且在不断学习、反复研讨和深入反思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才能实现自我不断发展的目的。从客观的角度看,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环境。学校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学习、研究风气不浓,同伴合作不够,专家指导欠缺,图书资料缺乏,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职业认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原动力
  
  研究发现,来自同一学校有相同经历的教师,其专业自主发展的愿望不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各异,这说明: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深层次的因素与教师对工作的认可和热爱程度关系密切。对工作的认可与热爱是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内容,因此,职业认同对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教师的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职业认同度高,意味着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长周期性,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与意义,在教育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期望值高,把自己的职业当成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具有坚定的职业意志和主动发展的愿望。有人曾这样比喻教师的“职业认同”:三个建筑工人造房子,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在造房子;第二个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最美丽的建筑。与之类似,教师也一样:有人只看到了工作本身,觉得自己就在做教师;有人把教师看作一种谋生手段,为了挣钱;还有人把教师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把职业当成事业而不是谋生手段的时候,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对职业的喜爱和专业发展的迫切愿望。
  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认知是基础,职业情意是动力,职业行为是关键。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意愿,就会视教育为自己的生命,在态度上重视、情感上珍视;就会主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探究新的教育方法,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就会对教学更用心,对学生更关心,自觉地在职业活动中付出更多的心力,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积极实践、深入反思,不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望,其专业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教师的职业认同不仅影响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愿,也影响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行为和水平。
  
  三、提升教师职业认同的有效途径
  
  1 强化职业认识
  职业认识是人们对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即正确认识本行业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性质、职责、意义、服务对象与手段等。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一个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其职业地位、职业特点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当前,如何审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值得注意的是,在倡导彰显教师个人生命价值时,不能忽视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教师应该受到的社会规约。教师是受一家社会委托,为一定的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是独立的、有尊严的生命个体,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与学的研究者以及“社会的代言人”。所以,我们在探讨“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等表述忽视了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尊严与欢乐等问题时,不能否认,这些表述所暗含的关于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责任、教师的奉献等主题,而这些,正是教师职业的精神和生命所在。有专家指出,教师有两种职业状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如今很多老师处于第一种状态中,教师职业被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和忙碌只是缘于外在的职业要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就很容易失去价值感;第二种是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这类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内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很有意义的事情。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倡导第二种职业状态,但是,教师如果没有“用生命回应职业”的责任,也难以形成“用职业实现生命”的追求。
  
  2 引领职业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总体的和长远的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发展总是意味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规划是一种激励人为此奋斗和努力的愿景。没有明确的愿景和目标,发展大多是缓慢的、无效的、被动的。确立愿景、看准目标,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不可或缺的有效策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用积极科学的目标体系引领教师的价值追求,让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理性思考,寻找自我专业发展的切入点,从而促进教师自加压力、自我进取、自主发展。
  职业规划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

教师对职业规划的认识简单化。将职业规划等同于学历达标计划、职称晋升计划,实际上,教师的职业规划是立足于专业发展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专业提升等方面的职业整体发展目标,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二是教师职业规划缺乏指导。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倾向,使得中小学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处于被动地位,职业稳定性较差。学校管理者的关注,学科专家的引领,对教师的职业规划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参与职业实践
  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教师能否真正拥有这个专业发展空间,尽快提升专业能力,获得专业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专业敏感性,即教师能否经常参与职业实践并审视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对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困惑寻根究底;能否对教学具体情境进行思考等等。教师发展的本质是通过个体实践活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它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能动、可持续的实践生成活动。
  (1)教学反思。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反思性教学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的反思者、批判者和检验者。教师在反思性检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积累自身的个人知识。但是,并不是任何的反思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是科学的反思,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要进行科学的反思,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较强的问题意识,这是进行反思的前提。发现问题是反思的起点,问题推动着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积极探索。二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来看,教师的知识通常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而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本体性知识不扎实、条件性知识不系统、实践性知识缺乏、文化知识不宽厚等问题,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不符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学习理论,也要向实践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三是要有科学的反思方法。教学反思既是一种研究行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反思方法,提高反思能力。
  (2)校本行动研究。教师往往处于一种“文化不自觉”中,习惯于“教书匠”的角色,习惯于接受并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对专业发展持消极态度,不愿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更不想尝试通过研究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促进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方式是开展校本行动研究,通过专家引领、教师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就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学生管理等问题进行行动研究,使教师获得情景性、个性化的实践知识,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和专业自主能力。
  (3)专业合作。教师专业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教与学的改善以及学校变革的有效实施,更为重要的是,为基于现场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教师合作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是达成教师专业情意(如合作精神、尊重学生、责任感)、专业知能(如实践性知识、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实践(如创造学习环境、评价学与教)、专业关系(如沟通技巧、处理冲突与分歧的能力)诸方面的改善与提升。教师的合作不是指令性的人为合作、日常性的工作联系或者为了获得外在奖励的合作,而是一种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性和有效化的合作。因此,在教师的专业合作过程中,学校要通过组织再造、制度创新、资源支持等途径,为教师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使基于合作体的教师合作成为日常行动。
  教师的职业认同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共同做好培育工作。培育既有环境的改善,又有以引导、学习、交流为要素的实践体验。同时,教师的职业认同也是一个从外在规约到内在认同的过程,唯有得到教师内在的身份认同,教师个体的生命发展才能得到强调,个体的专业自主性才能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刘永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