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 勇

  【摘要】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海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评价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国务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确定了六大战略: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仔细分析,这六大战略的实现哪一项都离不开现代实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展开,海南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一、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
  
  国务院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使得海南一跃成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热点地区。可以预见,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施与推进,海南开放型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对外交流与贸易变得异常活跃。海南与东盟国家,日本、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广泛开展。并且,在未来十年之内,海南有望建成我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些都将预示着海南对于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大量增加。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海南的国际经贸人才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所需条件的为数很少,国际贸易人才成了稀缺资源。随着海南国际贸易形势的深刻变化,外贸行业的经营主体已经形成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各种涉外单位的国际经贸合作业务也从简单的对外货物贸易,发展到对外货物、服务、技术和资本的多层次及多领域的复杂经贸关系。海南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表现得更加多样化:即不同层次的涉外单位、不同的涉外主体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明显的差异。
  就海南经济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现实情况而言,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有三方面需求:
  (一)国际经济理论研究人才。侧重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贸易发展历史、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的研究。对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等理论研究。这对于研究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国际贸易相关政策是必要的。
  (二)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掌握国际商品贸易综合理论与实务操作知识,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技能专长,直接从事针对工(农)业产品、国际金融、旅游、教育、物流配送中转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外经贸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国际商务管理人才。此类外贸高端人才倾向兼具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和企业管理能力、电子商务知识的交叉型人才,既要熟悉国际商务规则与政策,有良好的外贸操作技能,还要懂得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和跨国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主要负责对外贸易项目运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二、海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现状
  
  从海南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各高校的专业的培养目标都趋向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即“理论学术型”人才。其特点是侧重于培养某一领域内对理论本身进行探索、研究。因此,本属于应用经济学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逐渐形成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于“理论型”的状态。人才培养的重点偏重于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等理论知识掌握,而对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才培养方式集中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多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在具体业务中的岗位要求。
  而且海南高校普遍存在国贸专业无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精通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教师流向企业等现实问题。从而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培养方式过于倾向课堂理论教学,造成人才培养与现实脱节。表现在教学产品上则远远不能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具体而言,海南高校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能力不够全面。尽管近年来海南高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国际贸易的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当前海南高校国际贸易的教学,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则培养不够;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分析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培养不够;较为重视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培养不够。
  (二)忽视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国际贸易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的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和地区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培养出能够处变不惊,足智多谋的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是国际贸易急需的人才。
  (三)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领先一步,就赢得先机。政府和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财务、会计、营销、管理)特别是涉及国际经济合作的部门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后的商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于信息技术。显然,国际贸易课程体系中,仅仅开设一两门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是不够的。
  
  三、现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鉴于以上对国际贸易人才三方面需求的分析,结合海南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笔者认为,海南高等教育必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具体如下:
  (一)具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贸易实务、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学与报关报检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的人才。
  (二)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贸企业与政府涉外职能部门面对的是纷繁复杂、充满竞争的世界。外贸企业推广新产品,寻找或挖掘新客户,开拓国外市场,参加商品展览会、商品交易会,举办新产品发布会,参加政府举办的博览会等,国际贸易人才不但要熟悉国际交易规则或潜规则,更要有一定的国际活动筹划与组织能力。因此,传统的只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外语知识的国际贸易的人才已很难适应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具有随机应变、临场周旋的能力与经验,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好的道德修养及一定的人格魅力。 “外事无小事”,在处理国际商务的过程中,外贸人才不仅仅只代表某企业,还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注意处处维护国家利益,表现较好的道德修养及一定的人格魅力,还必须具备更专业的外语沟通能力。在从事对外贸易时,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进行产品技术性能等交流中会出现许多困难,因此,商务英语函电所用的语言必须地道与准确,企业要顺利完成交易,必须有既熟悉国际贸易操作又能自由运用外贸英语能力的外经贸人才。
  (四)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应变能力。 新产品、新技术、新行业、新规则一直在不断涌现,外贸企业要想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处于不败的地位,那么所用的外经贸人才必须是顺应经济发展,能够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外贸人员只有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四、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的建构
  
  高等教育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直接途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的建构对培养海南国际旅游岛国际贸易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海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现状和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特点的研究标明,海南高校应顺应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实用化、多样化的趋势,走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的道路,以满足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外贸专业人才的需要。
  实施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强调采取实施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既要保证学生对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的掌握,又要保证学生毕业离校后有较强的继续教育意识与自学能力.为其日后向高级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发展打基础。
  (一)厚基础,指学生具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经济学课程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思想;注重《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惯例》、《商品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地理》《WTO法规》等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给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重实践,指课程体系朝实用化方向调整,定位于重点培养面向实际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能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与目前国内的外经贸行业的职业资格教育结合。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加强实务课程的延展.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中心,将《外贸函电与单证》、《国际商务英语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报关理论与实务》、《国际货代学》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开设国家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从业资格考试涉及的课程,鼓励学生在毕业前报考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资格证书。这种课程体系的调整,一方面从知识和技能培养体系上大大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类理论课程的延展,提高学生工作技能,改善过去偏重理论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学生拥有一些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赢得就业机会。
  (三)宽口径,指根据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趋向务实化、多样化的实际情况,顺应管理、经济两个一级学科日益交叉的现实发展趋势,增设管理学、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力争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更高的专业应用技能,为其日后的工作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五、结论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海南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中英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一个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应该能流利的使用外语进行交流,能进行面对面的商务磋商与谈判,能用英文理解国际惯例、公约和法律的内容程度,便于将来参与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此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培养既懂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又懂得电子商务技术与方法的现代国际贸易人才已成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中英文应用文写作,国际商务函电与国际公务写作,采用英文发布产品广告,外贸单证准确制作如发票、正本提单、保险单、汇票和信用证制作等能力也是实务形外贸人员必须具备的。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18.
  [2]窦建华.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76-77.
  [3]吕西萍.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教论坛, 2010(2):33-34.
  [4]向秀英.地方商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4):125-126.
  [5]白玲.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3):44-45.
  [6]汪琳,焦雨生.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教育研究,2008(5):124-125.
  
  作者简介:胡勇,男,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财经分院教学副院长兼国贸系主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