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对初中生语感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巧祥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有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加强语感训练,培养语感能力,已成为语文素质教学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培养的途径方法很多,笔者就本人的实践浅谈语感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诵读,激发语感
  
  语文学习,只有目有所视、耳有所闻,获得了“感”的印象,并和已有的情感体验碰撞、接通,学生才能豁然开朗,产生心灵效应。读,是获得“感”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感知作品这个语言材料,获得诸多信息,从而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学生的读,需要训练,需要指导。训练读,可以从范读、诵读、默读三步入手。如《阿里山纪行》一课,我已感到诵读引导学生产生语感带来的妙不可言的作用,课文第五节:“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世界,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文字不仅画面诗意浓,而且句子非常美,有时整齐对称,有时四字一顿,节奏明快。指导学生用铿锵的音调诵读,读出畅快的语势,从诵读中学生感受到林区的宁静,进而领略到文章的整体风格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诵读中,对阿里山浓浓的爱意同化为学生的感情,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又如《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指导学生读时,在“散去了”后停顿,学生就能感受到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许多未尽之意。
  
  二、整体阅读,把握语感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是在整体把握和突出重点的结合上提出来的,注重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在阅读中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好的品味、感悟课文。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呢?
  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文本情境,切身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紧密地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领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如教《金黄的大斗笠》时(今年十月,骨干教师校级展示课,上课内容选择课外材料),结合本班学生生活在农村这一实际,我的开场白是:“同学们,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每一幅画卷上都充满着真挚的亲情。你也许曾经和妈妈一起去果园锄过草,你也许曾经和爸爸一起去鱼塘抓过鱼,你也许曾经和姐姐一起去菜地摘过菜……在你的脑海里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在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的这种引导,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生活画卷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随时变换主客体位置,进入课文人物的角色,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课文塑造的生活原型,与作者心心相印,达到感情的共鸣。
  
  三、仔细揣摩,品味语感
  
  语感,注重体会“言外之意”。佳作名篇含蓄隽永,道不尽言外之意。高尔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咬文嚼字,解弦外之意,识隐含之意,培养其“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悟性。作品中看似平常的“微言”,匿而不露的暗境,往往寓于大义,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阅读时务必留心观察,认真体味。例如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老师的“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这个细微的动作,正是蔡老师温柔的性格和深爱学生品质的生动体现。杜枚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通过这样的揣摩与体味,学生就会领悟作品的隐含之意,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语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文化体验去咀嚼、品味,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以锻炼其敏锐的语感。
  
  四、进入角色,体会语感
  
  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同一部作品提出不同的见解,而不应该规定学生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如果简单划一、强求一律,就等于扼杀了个性,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情感,窒息了他们的语感活动,最终导致其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及理性思维能力的萎缩。比如,阅读感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由于感知者个人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的差异和联想想象活动的不同,有人获得的仅是“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有人体味的是一种苍凉、悲壮的情韵;有人或许感触到的是大自然生命力的律动;有人则审视到大自然雄浑静穆的美。此时,教师不能作简单的判断,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篇作品产生同一感受,在作品语感的园地里,应该万紫千红,百花争妍。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触动想象、培养语感能力的有效方法。
  语文是有灵性的,语感是这种灵性的火花。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点燃这心灵的火花。
  
  (责任编辑 易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