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三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文兰

   [摘 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高三英语单元复习的特点,探讨如何在高三英语单元复习中实践建构主义新理念,并努力形成一种以建构主义理念为基础的行之有效的高三英语单元复习课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 图式 单元复习 模式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其核心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些核心内容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难看出,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再来探讨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高三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三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三英语教学以复习为主。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建构主义理论给出了几方面的启示,值得英语教师深思。
  1.建构主义理论更新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观念。通常,高三英语教师在设计单元复习课时,总是从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出发,分门别类逐一过堂,全部讲解完了,老师也就放心了。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新意义的获得并不是通过简单灌输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建构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应该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进行新的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体验、探究等学习方法也正是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设计何时、怎样让学生去观察、体验、探究等为主要内容,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2.建构主义理论重新定位了英语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在传统的英语复习课上,学生跟着老师,从一个重点到另一个重点依次走过,一节课下来笔记写了一大堆,过后在头脑中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课堂效率极其低下。究其原因,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颠倒了。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一理论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各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意义建构,形成新的图式内容。
  3.建构主义理论优化了英语教学过程。英语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它的使用脱离不了一定的情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情境的设计被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真实、具体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引导他们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他们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这样可以极大地帮助他们最终达到新意义的构建,即构成新的图式。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自主走向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逐步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了最优化。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三英语复习课例
  基于以上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结合笔者尝试的一堂单元复习课,简要谈谈如何在高三的单元复习课中实践建构主义理念。
  1.教学内容分析:Module 7 Unit3主要介绍了网络及其用途。整个单元内容较集中,话题紧贴学生生活,是高考书面表达的热门话题,正反观点对比也是高考书面表达的热门题型。同时,本单元提供的信息较多,有利于丰富学生关于这一主题的内容图式。
  2.学生分析:网络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对于网络,除了书上提供的信息外,学生自身有很多的感受。所以对于网络,如果泛泛而谈,学生基本都能说出一点。但作为高三的学生,如果要求他们从某一个角度、或就某一具体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就会有一定难度。此外,如何正确看待并合理使用网络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的问题。
  3.教学目标:
  (1)积累关于网络的信息,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2)了解正反观点对比类文章的写作特点。
  (3)学会联系自身实际表达个人观点。
  (4)树立正确看待、使用网络的科学态度 。
  4.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激发相关图式。建构主义认为:最主要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将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设置到情境化的真实学习活动中,一方面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情境、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等实践活动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笔者设计的主人公高三学生小张是他们的同龄人,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能有效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头脑中的相关图式。同时,不同的学生对这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当观念发生碰撞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原因,教师就能顺势引导学生去搜集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Module7 Unit3 的内容就镶嵌进来了。
  (2)探究协作,丰富学生图式。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引导者。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帮助他们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3)自主探究。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先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分析、整理,找到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图式。这时教师则充当协助者的角色,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合适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和新的意义建构。
  (4)协作对话。因为大家观点不一致,笔者采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建立起一个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学习体中,学生、教师共同丰富各自观点的依据,共同批判性地考查对方观点、论据等。通过协商和辩论,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这样有利于整个学习共同体完成对所讨论知识的意义重新建构,使关于网络这一主题的图式能够更加趋于完善。
  (5)归纳总结,更新学生图式。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自己已理解的知识,最终形成新的图式。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到网络的利弊,也能认识到正确对待网络的关键在于理性、合理地去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在利用网络过程中需要注意并进一步了解的地方。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原有的关于网络的内容图式。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看待并合理利用网络的态度,这是本堂课需要学生重新建构的重点所在。同时,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要正确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巩固拓展,运用图式。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更新了他们的图式之后,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巩固运用的机会。这部分练习的设计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再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环节,学生依然处于本节课设置的语境中:要写一封e-mail给张华,劝他回家。而信的内容主要是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回顾,学生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及个人的能力加以拓展。
  (四)感悟
  经过这次尝试,对比以往的课堂教学,笔者感受良多,总结如下:
  1.“导”与“牵”。以前一直听到有要求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导而勿牵”,但一直不太理解。现在才真切感受到导和牵确实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在“导”的课堂中,教师是引领者,是指路人,而学生是主体,是实践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朝着教师引领的方向努力,目标是一致的,但走的路线可以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在“牵”的课堂中,教师是主体,是实践者,学生只是跟随者,只能跟着往下走,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不需要动脑筋,往往会出现跟到哪里都不知道的情形,没有个性的发展。因此,以“导”为主的课堂才是真正培养人的课堂,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导”。
  2.“学”与“用”。学以致用。学是一种输入,用是一种输出。那么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边学边用还是先学后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现的是先学后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一大堆的语法规则、固定搭配等,老师关照学生要记住这些规则,以后就不会用错。当然记住了这些规则,在使用的时候是不会出错的,但出错的是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些规则。在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就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中,在语境中体验感受,边学边用。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到相关的语境中学到的内容,立马就能解决问题。因此,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除了边学边用外,更能做到先学后用,学以致用。
  3.“激发”与“抑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都会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际是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高三的单元复习课上。但如果把学生放到真实的语境中,这些真实的语境首先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给与学生必要的指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即使最终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在这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很多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对英语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这是任何一个老师无法直接给与的。
  当然,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完美的。它一方面对教师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经历都不尽相同,所以对知识的建构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只要每位教师牢牢记得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它必将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吴承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中美英语教学,200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3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