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省域间初中教师资源分布的差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研究利用国家统计局初中生师比数据,探索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生师比的概率分布、逐年变动趋势,计算各年初中生师比的基尼系数并绘制洛伦兹曲线。K-S检验表明,各年初中生师比数据近似正态分布;配对t检验显示,各省份数据正相关性较高,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逐年递减;各年基尼系数维持在0.09左右,洛伦兹曲线近乎重合,离散性没有实质变化。总体而言,省域间初中教师资源分配相对均衡,地域差距依旧存在。
  关键词 生师比 正态分布 配对t检验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使得义务教育得以全面普及。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省域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依旧很大。基于此,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1]这一要求作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地区间教育公平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80年代起,美国便将班级规模和生师比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领域[2]。其中,著名的SAGE项目、STAR项目和CSR项目对缩减班级规模在教育学中的意义持积极肯定态度[3],但是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意味着缩小班级规模、降低生师比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有限,成本却在不断递增,有限的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使得生师比在各个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生师比在地区间的不均衡带来了教育公平上的质疑,制定何种标准、如何参考地区间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目前,我国的师资和生源匹配程度依旧不高,持续至今的“大班化”教学凸显出我国师资的匮乏。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二个环节,地区间初中师资的分布不均,直接体现在初中阶段“小班化”教学推广进度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成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学者现有研究集中在教育质量、模式等定性研究方面,单独基于生师比的定量研究还很匮乏。本文通过分析历年各省份初中生师比数据,探究其概率分布、时间序列变化及离散性程度,为省域间师资力量的调配提供依据与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数据库“国家数据”,以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为样本,选取2004~2013年的初中生师比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考虑到面板(paneldata)数据样本存在截面(cross-sectional data)和时间序列(time series data)两个维度,本文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先检验面板数据的常规分布,后检验时间序列的规律,最后计算离散性指标。
  考虑到样本的均值、方差等均未知,故选用非参数检验,通常选择Kolmogorov-Smirnov检验(以下简称K-S检验)。该检验方法的本质是拟合优度检验,通过对两个分布之间差异的分析,判断样本的观察结果是否来自假设的分布总体。因为我国各省份小学生师比数据满足正态分布[4],所以对于初中生师比同样可以做常规分布检验。当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可在此基础上做配对t检验,从而分析相邻年份之间各省份变动趋势的趋同性。最后,对各年份的数据做离散性分析,计算重要指标诸如基尼系数,为省域间教师资源分布的均衡性做更进一步的定量测算。
  二、计量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师比的正态性分析
  通过K-S检验(α=0.05),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及指数分布的检验结果参见表1至表3。可以发现,正态分布的p值均大于0.05,指数分布p值均小于0.05,均匀分布介于两者之间。其中,正态分布的p值在7个年度超过0.8,说明该样本在正态分布假设下拟合程度较高,可以认为2004~2013年各年份省域间初中生师比数据近似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作为诸多领域的重要概率分布,其特有的集中性、对称性为样本制定参考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表1可以看出:样本均值逐年递减、极差波动不定,说明我国初中整体的生师比呈下降趋势,但是跨度没有缩小。以2013年为例,依据三西格玛原则,以均值μ为中心、标准差σ为单位可以对我国各省份初中生师比进行划分,参见表2。其中在[μ-σ,μ+σ]的概率为0.6826,可以视为正常区间;在[μ-2σ,μ-σ)∪(μ+σ,μ+2σ]的概率为0.3018,可以视为特殊区间;在[0,μ-2σ)∪(μ+2σ,+∞)的概率为0.0456,可以视为极端区间。通过表2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省份落在正常区间内(篇幅原因仅列举部分),部分省份落在特殊区间,仅有贵州省落在极端区间,分布和当地经济、人口状况并无明显关联。
  2.初中生师比逐年变动的配对t检验
  截面数据反映的是各个年份独立的分布情况,为了反映整体的变动趋势,还需要对样本的时间序列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通过K-S检验我们知道,2004~2013年各年份省域间初中生师比数据近似正态分布,符合t检验的前提条件,故采用配对t检验(α=0.05)判断相邻年份各省份生师比变动的趋同性,结果参见表3。通过表3可以发现:p值均小于0.05,说明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相邻年份间样本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说明样本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通过表3可以发现:相邻年度配对t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两配对样本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正态分布和配对t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各省份生师比之间呈较强正相关、逐年下降趋势。绘制雷达图(参见图1)可以发现:雷达图呈逐年收敛趋势(由外向内年份递增),与上述的检验结果吻合。各省份的位移距离不尽相同,部分省份诸如河北省、上海市、江西省、山东省等省份近年来收敛幅度较小,说明生师比下降趋势不大;部分省份诸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省份近年来收敛幅度较大,说明生师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3.省域间初中生师比的基尼系数及洛仑兹曲线   为了更好地测算省域间教师资源的分布情况,选取合适的指标至关重要。参考UNESCO等国际组织在涉及教育公平的报告[5]及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6]发现,基尼系数作为评判资源分布情况是准确可行的。考虑到基尼系数有多种测算方法,本文采用较为简洁通用的计算公式[7]: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2004~2013年各年初中生师比的基尼系数,参见表4;并依据累计百分比绘制2004~2013年各年初中生师比的洛伦兹曲线,参见图2。表4的基尼系数除2004年低于0.08以外,其余各年份在0.09~0.1之间波动;图2各年份洛伦兹曲线基本重合、弯曲程度并不明显,说明各年基尼系数相近且较小。由此可以得出,各年初中生师比离散性相近,各省份之间相对均衡。
  三、结论与启示
  1.我国各年初中生师比数据均满足正态分布
  通过K-S检验可以发现,我国2004~2013年初中生师比的省级面板数据均近似正态分布。依据正态分布的三西格玛原则对2013年各省份进行划分,绝大多数省份落在正常区间,部分省份落在特殊区间,仅有贵州省落在极端区间。由此可以得出,各省份初中生师比数据相对集中,意味着我国初中教师资源分布均衡,个别地区差异较大。
  教师资源的充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发展慕课、推广小班化教学等教改方案过程中,有必要参考各地区生师比所处的区间,在宏观层面上规划、调整教改的进度。对于教改整体进度而言,有必要参考处在正常区间的省份的教改进度和现状,作为后续政策实施的基础;对于小班化试点而言,有必要参考处在特殊区间内生师比较低的省份的教改进度和现状,充裕的教师资源对于小班化试点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对于发展慕课而言,有必要参考处在特殊、极端区间内生师比较高的省份的教学需求,通过慕课这一全新的课程模式来缓解师资匮乏现状。除此之外,在师资调配过程中,应当格外注重生师比较低、较高地区间的合作交流。
  2.我国各地区生师比变动趋势大体相同
  通过配对t检验可以发现,我国2004~2013年各省份初中生师比数据正相关性较高、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总体逐年递减。2004~2013年各省份初中生师比概况图印证了配对t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各省份生师比变动程度不尽相同,河北、上海、江西等地生师比下降趋势不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生师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因为各省份初中生师比变动具有趋同性,降低了全国范围内教改调整的难度,使得部分政策得以更好地推行和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省份初中生师比变动具有趋同性,但逐年变动程度差异性较大。因而涉及到大量师资投入的项目,特别是年限较长的,例如小班化的试点和普及,仍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生师比的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地预设目标、控制实施范围并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对于生师比居高不下、降低缓慢的地区,例如广西、贵州等地,应当暂缓教改进度,避免加剧当地师资紧张状况,或者适当调配生师比较低地区的师资协助各项活动的展开。
  3.我国各年初中生师比离散性相近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并绘制洛伦兹曲线发现,2004~2013年基尼系数相对较低、维持在0.09左右,各年洛伦兹曲线近乎重合、弯曲程度也不明显,说明我国初中生师比近十年来离散程度没有发生变化,初中教师资源分配相对均衡。相比于教育经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教师数量上的分布基本满足了省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尽管初中生师比的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地区间的差距依旧是存在的,特别是生师比较高的贵州、广西等地是生师比较低的北京、天津等地两倍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阶段教学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已近3年,基尼系数并没有出现降低的趋势,意味着初中阶段教师资源分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此外,教师资源分配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以北京和贵州为例,两地的生师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师资水平更不在一个层级上,更体现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Z].2012.
  [2] 金传宝.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的实验与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1).
  [3] 秦玉友,李生滨.美国班级规模减缩项目:取向与讨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1).
  [4]任君翔.生师比视角下小学小班化试点推广对策研究――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正态性分析[J].教育导刊,2015(7).
  [5] UNESCO.Educational Equity and Public Policy:Comparing Results from 16 Countries[M].Montreal: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07.
  [6] 林涛.基于基尼系数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9).
  [7] 李茂能.各种Gini系数指标的相对效能分析:以教育成就模拟资料为例[J].国民教育研究学报,2004(13).
  [作者:任君翔(1991-),男,浙江杭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001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