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在理念上正本清源,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激发课堂活力,以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一、确定中心问题,为探究学习搭建平台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中心问题,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探究学习搭建平台。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就是“抛锚”。
  二、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使探究结果更可信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时,让学生任意拿三根小棒围三角形,看看能否围成,学生信心百倍。过了一会儿,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则抓耳挠腮无法完成。这时,我笑着说:“看来不是随随便便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的,这里肯定隐藏着什么秘密!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然后就地取材将学生围成的和没有围成的在实物投影下分析,使学生由实验得出:只有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比第三根长时,才能围成三角形。这时我又因势利导说:“是不是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都意味它的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呢?”这时让学生量一量不同类别的三角形验证刚才的发现,学生在量量比比中,验证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样不仅使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且对这个规律的得出体验深刻,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启发引导,发展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让学生把三个分数1/2、5/10、10/20,分别改成比的形式,然后问:“这三个比相等吗?为什么?用什么符号连接?”再因势利导问:“在这三个用比写成的式子中,同学们看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比的前项、后项都变了,而比值却不变呢?是否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随便变而比值都不变呢?请大家根据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尝试,寻找其中的规律。”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利用新旧知识的纵横联系独立思考,而且开拓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组织讨论,鼓励协作,深化探究学习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既发挥了个体作用,又发挥了群体效应,从而促进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教学“图形认识”这一单元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折、量、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而且拼出了多种图形,发展了思维。
  五、评价精到,使探究能力得到检测
  评价精到、把握导向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也是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评价和总结。建构主义认为,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评价,并凭借“教学评价”手段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评起着矫正、催化、强化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注意做到让学生自评、互评,而且做到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样化。
  六、多层训练,延伸自主探究
  例如我在教学“精打细算”一课时,设计练习时尽量做到:练习内容体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同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满足学生实现个别化学习与不同认知的需要。本节新课学完后,我设计了“森林医生”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这样不仅使本课所学计算方法得到巩固,同时对学生易错地方加以强调。在进行综合练习题时,设计了“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等练习形式,体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层次化,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教学交流的机会,更进一步延伸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师生的共识。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从思想观念到教学实践都有待我们不断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小学
  编辑 聂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187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