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愉快教学的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职高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学生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不需要学了”,如果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而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自然不理想。
  2.合理地处理教材。对于教材的处理,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并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包括一些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古典小说鉴赏、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等,毕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教与学是互相并存的。还复习巩固他们初中时就没有过关的语文基础知识,正是因为学生素质低,教师才要对他们进行更多、更好的基础课教育。
  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课文中的内容依靠文字理解,有的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教育和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把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画,这样可以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朗读课文之后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画面走入课文,感受课文的深刻内涵。
  二、增加情感味,升华学生的情操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其内容更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写作意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释放文章中的情感味道,增加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升华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和成才。课堂中人情味的注入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并且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能给学生宣传某些思想情感,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情感的内化。高中语文教材中牵涉到很多情愫,有爱国情怀、有浓厚的亲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这些情愫的表达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情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感悟父亲的形象,了解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实现人情味的教育,实现情感共鸣。
  三、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那么学生学习语文将由消极而走向积极。
  高中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有效结合,因此,高中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探究的过程是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的。只有科学合理地创造探究性学习情境,才能更好地确保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譬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合适的背景音乐,然后模拟作者站在江边,看滚滚江水浩荡千古,心中满怀豪情壮志的形象,并大声地朗诵出这篇经典的诗歌,把学生的情感融入作者的宽阔胸襟与远大抱负中,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地开展探究学习。另外,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呈现文本内容上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譬如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地坛的现状,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并从中获得启示,为接下来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四、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和成绩不明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心声。学生感受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气氛,这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语文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迎合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在当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很快形成了个性,而且希望在更多的场合张扬个性,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师只是想一味地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要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和生活,往往就会适得其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不影响教学过程和目的的情况下,主动地倾听和认可学生内心的声音,肯定他们的个性。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学活动中的民主氛围,自由的氛围是学生的辽阔天空,学生可以在那里自由翱翔。高中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独立的想法,并且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追问和探索。老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里的演讲大赛,并且在比赛中尽情表达思想,锻炼勇气,不管比赛结果如何,学生的这种比赛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另外,学校可以考虑采用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老师尽量减少课堂参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角,老师只是作为辅助,占据次要地位,学生有问题时主动向老师请教,学生主动学习,老师被动传授知识,改变过去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载体,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要完成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高分的要求,还要发挥出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的作用。为此,我们要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将新时期的诸多新特色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困境中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290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