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经济科技发展非常迅速,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也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课程自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将从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动手操作等几个环节具体阐述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实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导入 多练 放手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78
  当前,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电脑也相对普及,其地位也同样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很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很难通过考试的方式给学生施加压力。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尽可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实践。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实践的快乐。我结合实践,紧扣文本,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谈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实效的具体策略。
  一、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缺乏外在“压力”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它更需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对信息技术课程投入更多的精力,才会主动动手操作,从而最终掌握并运用知识技能。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并且能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合适的导入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有:故事导入、情境设置以及视频导人等,形式多样,教师需认真研究,寻找适合自己班级的好方法。
  如在《键盘指法》的教学中,按照常态,教师会让学生直接练习指法,学生掌握指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非常枯燥,很多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于是我采用竞赛的方式,通过《金山打字》系统中的“打老鼠”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发现,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把指法练好。在想赢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再给学生进行指法讲解,学生态度会更认真,对于指法的操作也更专业。通过游戏激趣,学生既能很好地保持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知识,最终形成技能,生成精彩课堂。
  二、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注重于实践与操作,须有一定的操作时间保证。为了提高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实效性,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新的思考,着重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尝试。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系统学习知识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探究电脑上其他软件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如针对上机操作,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练习。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演示系统,将其他班级优秀的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成课件进行播放,同时针对具体知识,在旁边用文字进行注释。激发学生好胜心,相信其他同学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同时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word排版系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而是引导他们先熟悉word工具,再让学生进行文字输入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也能学。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发现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学校网站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展示,对于还不够完美的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建议学生如何修改可能会更好。教师需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学生能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会交流与沟通。这样通过多重平台的实践,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三、积极主动探索,生成课堂精彩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不是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尤其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便穷尽一生,也要学习。所以,最好的教学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尝试开发。这就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内容并探索相关的软件,让学生真正发挥潜能,生成课堂精彩。
  如在《用计算机画图》一课的学习中,我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设计自己心目中最满意的作品,接着引导学生使用具体的画图工具,自由进行绘画,从而熟悉画图工具。如果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困难,应该先自己思考或通过小组交流等形式去解决。我还要求自己要正确评价学生作品,且能够及时评选出优秀作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宗旨,尽可能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责编 韦 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292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