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组合作学习走进体育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校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生本课堂改革已将近一年,文化课教师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体育课堂上,也有小组合作的蛛丝马迹,但这一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不少体育教师追求的是可见的形式,而对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并不在意。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而无“实”。主要以近期所听一些公开课为载体,就这一话题进行了问题梳理,并介绍了几点做法。
  关键词:个人表演;合作学习;先学后教
  上学期,我校在四、五年级正式推进小组合作模式生本课堂改革。孩子们在四五十人一个班的大集体中,又有了只有六七人一个组的小集体。一个学期以来,实验班的语、数、英科目教师不断给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精彩纷呈的小组建设让孩子们在体验快乐的同时,增强了小组意识,增进了伙伴之间的情感;严谨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合作能力,拥有了更大的默契;机会均等的学习展示让孩子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收获了自信,明白了合作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这个体育老师走进了他们的教室寻找答案。百闻不如一见,孩子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的合作、镇定自若的展示让我惊叹不已,也蠢蠢欲动。我想,体育课更适合而且更应该进行这样的改革。
  那么,我们该如何乘着学校课改的东风,尽快地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小学体育课堂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课堂观察,发现了几个问题,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粗浅的实践。
  一、走进课堂,发现问题
  (一)合作学习,类似个人表演
  许多体育公开课上有这样的教学情景:当对某一个运动技能进行教学之后,教师请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要求每组有一位学生示范,然后通过合作来完成该项运动技术的巩固练习。教师一声哨响,示范的那位学生开始展示,而其余学生就当旁观者看好戏。展示结束之后,其他学生练习。有的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但往往都是我行我素,根本没有提升;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聊天、玩耍。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缺乏合理的合作方式,完全达不到互帮互学的效果。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体现“课改”精神,这种小组讨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制造了避风港
  在很多体育课堂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三五成群,看似在进行群组活动,但少部分始终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或独自玩耍、或两三个一起聊天、或人在神游、或只听不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小组活动”,小组成了他们的掩护,成了他们开小差的避风港。在这里,缺乏明确的个人责任是导致活动失败的罪魁祸首。
  (三)合作学习,教师课中休息
  体育课在室外上,而且没有书面的作业,孩子们比在教室更活跃,更难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每天还得连续上几节课,确实比较辛苦。正是因为这样,有些体育教师一上课就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么退到队伍边上等待,要么蜻蜓点水般巡回指导。结束之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与指导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合作的效率便无从谈起了。
  (四)合作学习,分组过于随机
  体育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过于随机,这是目前体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小组成员怎么定?基本都是简单地按站位划定,没有考虑学生的身高、基础、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导致小组间力量不均衡,竞争不公平。有些运动能力强的小组,学生自我优越感强,合作时你争我抢,谁也不让谁;有些运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他们胆小、自卑、缺乏信心,常常出现合作冷场,无法进行下去的局面。不管哪种情况的出现,都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深入思考,实现改变
  (一)改变队列,凸显小组合作意识
  我所教的两个年级都是生本教学改革实验年级,班主任已经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技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固定的小组,每个组有一个行政组长,学生在语、数、英课堂上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的习惯。我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将这种习惯运用到体育课上来,让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首先,我摒弃了传统课堂男女生各两排的队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纵向站队,各组行政组长站在第一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今后所有活动都以小组形式来完成。更为重要的是,我还有计划地对小组长进行了多次培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改变学法,先学后教是硬道理
  传统的课堂,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是老师说了算。假如喜欢哪个老师,多听点可能就学得好一点;假如喜欢这项活动,多练一会儿可能就学得好一点。至于到底学到什么程度,全看学生的兴趣和态度,而且这个兴趣与态度完全指向学生个体,与小组无关。这就是传统课堂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单向传授的弊端。那么,我们该怎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课堂的高效呢?关键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过: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抽象地理解事物,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化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尽量先做,使他们的头脑充实了,然后才能把它变成理性的条文。
  俗话说,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在路上才能学会骑车。显然,有尝试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有领悟。体育课堂上如果都让学生先做、先会,使他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也就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动作的技术。   举个例子,四年级“前滚翻”一课,我改变了以往自己反复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练习,最后总结注意点的教学方法,而是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进行教学。首先,我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次去尝试;接着,小组内互相讨论动作要领;最后,各组汇报总结方法和动作要领,并进行展示表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着高昂的兴致,表现更是让我刮目相看。在总结时,各组大都能说出“低头、团身、推手、用劲”等基本要领,有几个小组推荐出来的个人表演都很专业。学生表演完后,居然要求我也表演一个。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之下,我为他们展示了一套完整的示范,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趁此机会,我将自己做这个动作的感受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动作技术的细节,并说他们的身体柔韧性更好,多加练习一定会做得比老师更出色。被我这么一激励,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求分组去练习了。孩子们在再次练习中目标更明确了,很快就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和要领。这一堂课的实践,让我明确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更适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更积极、更轻松,对动作技术的掌握也更准确、更牢固。
  (三)改变评价,小组水平的提高是目标
  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中,“小组伙伴共同进步”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因此,个人评价转为小组评价,个人竞争变为小组竞争,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小组总体成绩是奖励或认可的依据。这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课堂评价的重心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体育课堂评价的改革:
  1.组间竞赛,分层对抗
  例如,在练习短绳速度跳时,我根据学生以往的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各小组的第一名VS第一名,第二名VS第二名,依次类推进行比赛,最后计取最终名次。当我宣布完毕之后,每个孩子都显得异常兴奋。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不用担心由于水平悬殊太大而被嫌弃,只要努力超过同层次的伙伴就可以,他们更有信心取得好名次,也更注重自己的成绩了。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是有价值的,我们一致通过“不同级别比赛中获得同一荣誉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的提议,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就算一分钟只能跳130个,但假如他在同级别孩子中是第一名的,那么他的得分和一分钟跳200个得第一名的得分是一样的。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会让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2.小组练习,合作得分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我制订了几个标准打合作分:
  (1)人人参与,有示范,有讨论,有练习;
  (2)人人积极,不玩闹,不游离,不争吵;
  (3)人人进步,有纠正,有帮助,有小结。
  每次领到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都会在各组间巡视,参照以上的标准给各小组打合作分,有效解决了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3.当堂总结,评选优胜
  每一堂课后,我都会根据各小组的组织纪律、协作意识、学习效果,甚至开心程度评出一到多个优秀小组。被评为优秀的小组,会得到一次自主选择学习、练习,甚至是玩耍项目的奖励。另外,为了对各小组学习情况有一个准确公正的评价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还与学生共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每月评出体育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不管是课评价,还是月评价,都作为班级评选优胜小组的依据。这些措施都深受学生喜爱,也更有利于驱动学生力争为小组争光,促进小组成员加强团结、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励,既培养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协作意识,又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三、总结经验,坚定合作之路
  合作是集体成员齐心协力一同完成任务的活动,合作是为了使自己所属的集体更有力地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竞争与合作,两者相互包含。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依靠学生之间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完成学习要求,小组有共同的目标,小组内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质量都影响到小组的成绩,而小组的成绩也就是小组各成员的共同成绩。这种共同的利益取向,有利于催生小组成员间加强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强调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保证了组内所有成员无论成绩优劣都有均等的成功机会。只要自己努力,相互帮助,就有可能提高成绩,为集体作贡献,同时取得最终的成功。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一股冲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参与热情、过程体验、成长期待的传统课堂束缚的强大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走进体育课堂,对于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而言,不论是从自身素质还是在课堂教学策略上,都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这条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06.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441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