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思考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幼儿园围绕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六方面来进行项目园建设。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全省各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建设理解逐步趋向一致,项目建设目标与思路越来越清晰。伴随着幼儿园的项目建设,笔者从一个区级教研员的角度,关于此项目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实践。
  一、对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观念认知
  1.游戏化建设的总体趋向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重点在围绕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改造与优化,从环境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保障、课程管理等多方面全面推进。教师需关注幼儿是否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帮助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操作实践,积累经验,获得成长。通过倡导游戏化、生活化取向的幼儿园课程,引导幼儿园建设自己的园本课程,使其更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突出生活、游戏与幼儿的经验,让幼儿的学习更具情境性、趣味性、主动性与成长性,让幼儿的童年变得丰富、快乐而有意义。因此,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总体趋向就是建设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
  2.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主要特征
  (1)幼儿为本: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在于能否真正推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的一切出发点必定是幼儿,幼儿为本是幼儿园课程必须坚守的根本信念。幼儿为本意味着为了幼儿,从幼儿中来,在幼儿中,是贴近幼儿的发展目标、适宜幼儿学习的内容,是幼儿喜欢的方式,幼儿是行动的主人。这就需要深刻地理解幼儿,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感受、儿童的视角思考幼儿喜欢什么,幼儿需要什么,幼儿能做什么,幼儿做了什么,幼儿做得怎么样。如此来建构幼儿园课程,让幼儿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2)快乐有趣: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一定受到幼儿的喜爱,它必定是愉快的,有趣味的。愉快和有趣根植于深层的幼儿园课程理念之中,在于其是否具备了游戏的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童年的精神,它以一种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倾向,赋予儿童生命与成长。缺失了游戏精神的学前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于儿童天性和成长秩序的漠视和背离。因此,倡导富于游戏精神的课程,必定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儿童兴趣,珍惜幼儿生活,尊重幼儿游戏权力,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游戏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长自主、自信、愉悦的内心体验,获得快乐成长。
  (3)丰富多样: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每一环节幼儿正在经历着什么,这些活动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正是质量之关键。我们知道幼儿园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幼儿获得各种各样经验的过程,只有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环境、操作的材料富含探索的价值,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丰富多样经验,有助于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扩展和更新,课程对幼儿才具有意义。因此,幼儿园课程的丰富多样,是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的重要基础。
  (4)弹性灵活:幼儿的兴趣、能力、情感、态度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固定不变、预设性很强的课程是不能适应当前幼儿的发展需求的。课程实施的目的性、计划性正是需要有效地针对当地、当时、当前的幼儿。因此,课程的设计与组织需要教师灵活弹性地来把握。及时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活和经验,需要更多关注幼儿发展的任务是什么,幼儿可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如何为这些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提供哪些必要的知识经验等。
  (5)全面适宜: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这个目标达成主要依托具体实施的幼儿园课程。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必须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兼顾五大领域全面的发展目标。同时,课程是为幼儿设计的,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知识经验背景不同,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需求就有差异。所以,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课程定位的幼儿发展目标应该既注意一般年龄段的适切性,同时应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目标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持续发展可调整的。
  (6)动态发展:幼儿园课程的质量观,其本身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度量衡,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发展中的状态。当幼儿园课程更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更多关注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发展特点,更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这个课程的质量就更高一些,反之则逐渐远离期望与期待。没有一个所谓的现成最好的课程,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是建设出来的,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不断反思、诊断、改进、优化而来的。
  二、幼儿园的实践方向
  围绕省文件的建设思路,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思路与建设路径,在笔者看来还是有一定的框架结构的,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育观念的更新:明晰教育理念是首要的,它是一切行动的方向。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是基础和保障。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务必坚持理念先行,将提升和优化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跑道,架构优化教育观念实践体系,主要包括:
  (1)幼儿园课程建设管理团队: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需要自上而下,幼儿园从园长开始要形成行动机制网络,管理团队明确职责,组成共建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幼儿园的专业理论著作推荐、组织学习交流、各类对口专业研训等,把握理念优化的总方向与总进程。
  (2)园内业务骨干团队:幼儿园要形成自己的专家团队,园内的各级骨干教师要积极发挥他们的骨干辐射作用,可以通过园内讲坛、同伴对话、现场展示等多种方式形成良好的共进氛围与环境。
  (3)园内年级课程审议组:年级组是一个十分特别的行动小组,因为面对的是同年龄段的幼儿,他们有一定的年龄段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教师间有很多对话的基础,但每个班级又存在特别性,观念认知会有差异。这样一个群体的思想碰撞是极具价值的,要形成年级组定期的研讨、交流制度。   (4)班本课程建设小组:这是最基础的核心组织,课程的落实归根到底在班级一日活动中,班级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根本,要形成班级保教人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协商的习惯,以利理念到行为的协调一致。
  (5)外援建设团队:本地、外地的专业对口专家团队是我们的助力军,我们可以争取把专家请进门,组织专项指导与培训,针对本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寻求理论支持;用好“省课程游戏化QQ群”平台的各种有效资源,积极进行不同园际间的交流。积极参加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的相关对口培训等。
  2.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游戏化,需要彻底改变小学化的倾向,必定要引起课程结构上的调整,主要抓手为:
  (1)作息安排:为更好适应幼儿的发展,我们要审议原有的一日作息,使其更灵活、更贴近幼儿活动的需要。要鼓励教师弹性安排一日活动,打破传统的框架,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自主管理时间,使师幼共同成为时间管理的主人。
  (2)活动形式: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灵活地进行集体、小组、个别活动间的转化与更替,改变集体教学为主的模式,支持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在各种各样的户内外环境中提供幼儿探究操作、观察记录、模仿扮演、交流表达、分工合作的机会,灵活而多样化地实施。
  3.师幼关系的变革: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良好的师幼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关系可以有力地预测儿童的发展水平。教师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而需要随幼儿的实际情况随时的转换,不断地发生变化,可能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记录者、欣赏者或者只是一个倾听者。笔者认为以下几个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1)观察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缺乏主动进行幼儿观察分析的意识,没有在活动中进行观察幼儿的习惯,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和科学有效的策略。课程游戏化的主旨是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幼儿发展。幼儿教师当前最需要补课的就是对幼儿观察与发展评价分析。观察方法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习掌握到位的,它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内容,需要幼儿园花大力气,扎实地开展幼儿活动观察的系列专题研究,在观察、解读幼儿的实践过程中熟练运用,逐渐建构,逐步提升。
  (2)对话者:能触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发起有意义的探究,需要的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师幼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只有充分地了解幼儿,适时关注幼儿的当前需要与当前生活,与幼儿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相互交流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对话,这种对话能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有效地给予幼儿随时必要的帮助。
  (3)支持者:课程的主人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幼儿能主动卷入课程,全神贯注置身在课程活动中,深入探究、丰富体验,创造表达,拓展经验,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因此,教师更需要成为那个支持儿童成为课程主人的人,而不是满足于“教”的表象,满足于即时的习得效果,而应专注于不断地引发幼儿对现知的不满足,努力打破幼儿的原有思维框架和原有知识经验体系,不断引发新问题的产生并及时给予幼儿自己尝试努力解决新问题的环境与材料,使幼儿始终置身于需要学习的状态中。
  4.课程环境的优化:环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当下幼儿园环境较多反映出小学化、成人化、观赏化、单一化、范式化等不足,不能满足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创造的需求。幼儿园因地制宜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与调整,主要建构策略为:
  (1)物尽其用:对园所环境进行反复审议,利用好幼儿园的每一方空间,充分挖掘各种空间的幼儿活动功能,变死角为活动角,变观赏摆设区为幼儿活动区,内外兼顾,室内外相互补充,全面优化幼儿园的空间活动功能。
  (2)本真自然:幼儿园的环境要为幼儿所喜欢,是幼儿的活动天地,应摒弃一些人为的高端现代、精细虚华,遵循生活的取向,更多体现出本真与自然的特性,努力改造为可充分享受阳光、空气、水的沐浴,动物、植物、自然物应有尽有的自然生活空间,要尽可能为幼儿接触自然、置身真实的生活提供活动的便利。
  (3)丰富多元:幼儿是在环境中成长的,理想的课程环境应该帮助幼儿尽可能多的获得多种有意义的经验,这对幼儿园课程环境改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摒弃原有的整齐划一、单一重复的环境构建理念,挖掘幼儿园所有空间的课程价值,尽可能以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排列、不同的结构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幼儿园的每一方寸都变得灵动起来,拓宽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让环境真正成为会说话的课程。
  (4)个性园本:一个幼儿园一定带着自身特有的气息与特色,离不开它的地方特色与时代背景。课程环境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园本文化,基于本园实际,充满个性地来建构,体现出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环境特色与氛围,架构充满生机的个性课程环境。
  5.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是课程内容的来源和实施课程的条件保障。课程资源库就是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库,资源的种类、数量直接影响到幼儿经验的获得,影响到教育目标的达成。幼儿园要树立课程资源建设的意识,一方面统筹周围生活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关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形成收集整理的习惯,及时分类归档,逐步累积,不断优化,为幼儿园课程实践提供服务与支持。
  三、教研员的指导方略
  1.全员卷入,责任到人:区教研员对所辖区课程游戏化建设有着责无旁贷的业务引领责任。课程游戏化不是局限在几个建设园的任务,而是整个幼儿教育的势在必行。项目建设园是本地区课程建设的实践龙头兵,以此为先驱,推动本地区幼教课程游戏化的全面改革,是责任更是大势所趋。教研员要尽可能让每一位教师主动地卷入这场有意义的变革中,无论是否参与项目建设,均要各司其职,承担起课程改革的使命。
  2.基于现状,科学规划:对每一所幼儿园来说,基础不同、发展背景有异。教研员需要与幼儿园共同深入审议园所特点,分析原有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师资专业能力水平与课程改革需求方面的落差,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证、规划与设计,与幼儿园不同层次的教师深入交流,寻找合理、有效的课改途径,有效引领幼儿园有目的开展课程游戏化建设。
  3.指导深入,关注效度:对项目园的指导,不能浮于表面,走马观花,满足表面上的热闹,路过式的指导,而需要脚踏实地的共同介入式参与。针对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深入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与教师共同实践、共同反思、共寻策略,在“沉浸”式交流互动中检核课改的效度。
  4.活动定期,进程可控:为避免项目建设开始热热闹闹,行进千难万挫,最终鲜有成效。教研员可协同建设园、共建园定期研讨成为制度,共同协商项目建设目标,观摩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共策改进方法,总结梳理实践经验,以制度推进度,保障项目建设有序渐进。
  5.反思总结,分享共进:从辐射引领更多幼儿园发展为出发点,项目建设园的课程建设经验成果十分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分享与推广。其一方面有助于建设园自身的回顾反思与总结提炼,另一方面也利于巩固实践成果,吸引更多的幼儿园、幼儿教师深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来,多形式的阶段性成果经验分享可为区教研员之重要举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457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