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层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普及,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容乐观,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基础差。大多数教师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备课,学生的成绩仍无法提高。如何对这些知识基础、认知基础实际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达到教学目标,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笔者通过多年摸索,总结经验,利用分层教学法解决了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基础差这一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分层教学 应用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普及,高校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容乐观,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基础差。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数学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有的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因为对他们来说,数学课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对口升学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又比较高,使得数学课成为最难教学的课程之一。大多数教师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备课,学生的成绩仍无法提高。对此笔者也有同感,在教学方法上也想了很多办法,开始尽量体现中职教育特点,简化理论教学,注重专业技能操作,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对这些知识基础、认知基础实际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达到教学目标,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俗话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本人通过多年摸索,总结经验,利用分层教学法解决了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基础差这一难题,现介绍如下: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一个班级授课条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依据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是因人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理论和现代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观点。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观点,主张在了解学生个性与才能的基础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每名学生的健康成长。
  2.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给每名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在保证学校教学效益的基础上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某些不足,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3.再创造学习理论。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名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分层教学采用了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4.主动学习理论。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学习的知识、方法及学科思想等具体内容。
  5.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含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6.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良性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职业教育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
  首先,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为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体现为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从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
  其次,每名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每名学生都会有所提高。
  第三,每位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设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准备阶段。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能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前提。教师应持有一种不带任何偏见的、动态的、发展的学生观。大部分学生都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真正属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即其学习一贯地表现为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或是存在学习障碍)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习障碍常有以下一些表现:听讲时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好动,坐不住;解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作业速度太慢;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做必要的记忆;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另外,尽管我们承认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但就具体的一节数学课来说,属于某一层次的学生数则是相对确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宜。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考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分层质疑、启发思考,将知识分成若干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尽量让全体学生都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其他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从而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分层考查、查漏补缺。过关考查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数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00/0,提高题占15%,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
  分层评价、形式多样。考查之后,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五、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学习能力、个体层次差异、数学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充分考虑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学,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害怕数学考试变成乐于数学学习,并对数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我们的研究立足于关注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着力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利用分层教学法,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好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459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