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思想性、综合性,这一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学生的成长展开评价。
  一、突出评价主体的互动,加强交流与反思
  展开评价时,要尽可能多地调动主体积极参与。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商,在评价上达成一致的意见,最终取得最为理想的评价效果。让评价发展为一种互动,能够真正有效地调动各方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作为教师,应善于运用赏识性和期待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肯定学生提出的质疑,激发学生享受学习的喜悦之感。
  2.反思评价,发展自我。
  从教师评价到学生自我评价是一个飞跃。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可以促进自身不断完善与进步。
  3.生生互评,学会欣赏。
  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能够在学习上显著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如通过开展“我和小伙伴”这一活动,学生不仅仔细分析了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势,还知道了别人的长处,学会评价自己的小伙伴,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4.家长与社会人员共同参与。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学校、家庭、社会统一起来,加强合作。在评价中,只有结合家庭和社会人员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关注动态的评价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持续发展
  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多关注、多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以发展、动态的眼光观察学生,及时评价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进步。
  1.差异性评价。
  不同的学生在性格上必定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展开评价绝对不可以依据相同的标准,要立足于学生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衡量学生取得的进步,如此才会尊重每个学生的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尺度应多样化,要注意看对象、看场合。后进生往往特别敏感,因此更需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即使是很小很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当善于捕捉,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肯定;具备很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就应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才会促进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2.实践性评价。
  教材中有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以《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一课为例。课堂教学中,针对各类通信方式的不同特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并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通信方式,和亲友在实际生活中展开真实的通信联系。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申请电子邮箱,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邮件收发,也学会了如何邮寄一封信件。这样的实践性评价,促进了学生掌握一项本领。
  三、提倡评价方法的多元,激发学生的个性展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是不是会被学生轻易接受,是否会带给学生快乐的体验,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对评价的实际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对评价的目的产生影响。根据学科的特点,我们较多地采用以下方法。
  1.探究性活动展示评价。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非常重视探究性活动,从活动的目的来看,主要倾向于学生的经验与经历,评价的重点往往放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评价一般通过举办一系列展示活动来完成。成果展示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受欢迎的评价方法。成果展示评价的形式非常多,如,图文并茂展示研究成果,调查访问加以说明,展览实物加以介绍,写观察日记、体验感悟加以充实。关于成果展示及成果交流,我们基本设定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这样,师生、家长就有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能够对孩子的成长进步共同见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快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2.课堂活动、主题单元评价。
  对学生而言,课堂是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因此,课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课程评价开展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成效,往往受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实际参与程度和质量的影响。评价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探索程度、付出的辛苦、选择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同别人的合作情况等。每个活动都有主题,有的主题需要学生合作,有的主题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对于做得较好的小组或者个人,应及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的课本上。这样的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反映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侧重于对过程展开评价,能够对学生成长的历程更为清晰全面地记录。
  3.书面测试评价。
  书面测试评价能较为清晰地反映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评价的一种方法。品德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相当多的内容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发他们与历史展开“对话”,使学生能够接受人文情怀的熏陶,提升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评价方式如果采用书面测试的形式,需要注意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展开,绝对不能把本课程书面测试与数学学科、语文学科的考试看成是一样的,那样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学业负担。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评价是丰富多彩的,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成长记录袋、小品展示、口头测试、观察法、调查问卷、情景表演、访谈法等,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课程改革已经广泛开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接收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课程评价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评价手段,培养学生学会总结与及时反馈的习惯,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展开探索,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江头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481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