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亲子共读时,孩子和我们的注意力不同步怎么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家长咨询
  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个亲子共读中遇到的疑惑。我和孩子一起看书的时候,他总是要求我读给他听,这时我的注意力通常是在文字上,但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在画面上,常常是他在注意某一画面的时候,我却在读文字,当我读完文字之后想跟他一起分享一些细节或重点内容时,他却开始翻下一页了,并且对我的问题很不耐烦。我跟孩子的注意力很难同步,感觉每次都是我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就结束了,担心这样的阅读会没什么收益,请您指教。
  房老师解析:
  这是很多家长在陪读时都容易遇到的问题,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十分正常的,是孩子特定年龄的阅读特点决定的。孩子阅读童书尤其是绘本的时候,与成人的关注点往往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插画而非文字来理解内容。吉姆・崔利斯先生在其经典著作《朗读手册》中曾经引用过一项研究: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孩子就书中画面提出问题的概率最高。在一项对9个3~5岁的孩子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这些孩子听家长讲故事的情形录下来(共150个小时),并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孩子们总共问了2725个问题,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和书上的图画有关。平均起来,孩子对每一本书提出7个问题,而关于图画的问题与关于故事内容的问题的比例为2:1,其中只有少于10%的问题与书中使用的文句有关,只有5%的问题是关于字的意义。可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书时注意力往往会被图画所吸引。
  那么,既然孩子对图片的兴趣大于对文字的兴趣,给她读文字还有用吗?有用的,而且很重要,因为在读图的同时,妈妈的读书声其实也是声声入耳的,看似注意力主要在图片上,但在大脑中,孩子是有能力将听到的文字与看到的图片整合到一起的。注意一下孩子多次听某个故事后的反应就知道了。有很多家长跟我这样反馈过:孩子在看着图听妈妈讲了许多遍某个绘本之后,突然有一天,竟然能看着图将绘本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讲给妈妈听了,而那个时候,孩子还不识字。显然,这种成功的复述,是他在头脑中多次把图片和文字整合的结果。
  其实,即使孩子不会给我们这种看着图听读多次后“完整复述”的惊喜,我们也应该相信孩子的注意分配能力,就像成人可以听着音乐骑自行车一样,孩子的注意分配能力也是惊人的。以我的女儿桐桐为例,小时候她在大厅里玩着各种游戏时,我经常会同时播放一些简单的英文音频当背景音,为的是给她一个英文环境的熏陶,至于她能不能记住里面播放的东西,则没有多大期待。桐桐也似乎更专注于玩弄她手里的积木等游戏,看起来并没怎么注意过我音频里播放的东西,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她不知不觉学会了一些音频里播放的简单儿歌,心血来潮时,还能告诉我电脑上放的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歌曲是关于什么的。也就是说,只要她愿意,玩积木、过家家等游戏的时候,听英文的效果是可以不受影响的。听妈妈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孩子注意的画面可能和我们读的文字是不合拍的,但可以确信的是,他并没有因此遗漏妈妈的声音传达的信息,只不过是他在接受图书文字信息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了更感兴趣的插画细节上。
  至于妈妈刚读完文字,想跟孩子分享画面内容时,孩子就开始翻页的不协调表现,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方面,孩子对书中的下一个画面充满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另一方面,孩子对妈妈跟她“分享”本身或分享的方式不感兴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一个连贯的故事是一个与童话世界进行精神交接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总是被外在附加的东西打断,那种感觉的连贯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不利于她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显然,无论是哪种情况导致的“不协调”,孩子的选择都是合理的、应该得到尊重的,如果家长为了自己期待的教育效果,就强迫孩子停下来跟她互动,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就很可能受到影响,这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只要孩子跟妈妈看完当前的绘本之后,觉得开心,也没有什么困惑,就是值得高兴的事。他中间的一些看似不协调的表现,实际上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听不懂的话,他也会有所反馈的,或者不会继续老老实实地呆在妈妈怀里听读,或者会跟妈妈提问那些听不懂的内容。也有的孩子不喜欢提问,第一遍听不懂,但只要对绘本的图画感兴趣,也会饶有兴趣地继续听读,多听几遍文字,多看几遍插画之后,也就慢慢懂了。
  早期阅读过程中,跟着孩子的感觉走、顺其自然非常重要,毕竟,早期阅读的最大价值是为了愉悦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吸收多少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只要孩子读得开心,请跟着孩子的节奏来,千万不要用成人的阅读习惯或价值导向去期待或约束孩子的读书行为,只要他们乐在其中,就不要苛求太多。
  本期专家简介
  房欲飞,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以笔名“桐桐妈”发表《从“零”开始做父母》等畅销著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516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