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大量功夫,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学生,更是对语文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望而生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教学艺术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13
  语文作为百科之母,是内容最为丰富多彩,最能反映现实生活,最有情趣的一门学科。但由于语文课是节数最多的科目,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教师也就是语言教师了,频繁的学习和接触,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要想在教学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展示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性和无限活力。并且,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师生双方,要吸引住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而深深牵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本人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结合同事成功经验,提出以下一些拙见。
  一、通过增加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巧设导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始,已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得巧妙,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如本人在教学朱自清散文《春》一文时,在导语设计上,先通过投影仪播放几组有关春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展示的图片猜猜看图片反映的是哪一个季节的什么画面。由此增加学生对春天的了解,以境达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春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此时,再抛出问题: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们是不是马上想比一比呀?导语起到了推波助澜之作用。
  2.课堂提问要艺术而有针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一节课教学的中想由始至终吸引住学生,让他们保持浓厚兴趣,就要靠课堂教学艺术。本人的措施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合作、竞赛、表演、提问等,主要目的是推动学生积极去思考、去领悟问题。课堂问题要有艺术和针对性,并紧扣文本,尽量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句子或问题为切入点。如在教学《背影》一文中,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共有几处写到父亲的背影?详写的是哪一处,为什么?作者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是哪里?这些问题既紧扣文本,又能牵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学生的精力就集中在课堂上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高涨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另外还要注意所提问题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 让“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就“活”了,教学效果也就显著了。
  3.要让“激趣”贯彻教学始终
  课堂教学中激趣要贯彻整个教学始终,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乐于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热情。如:穿插些与学生相关的时事知识,阶段性地设计些趣味性竞赛练习活动,单元的知识竞赛活动,还可穿插些生活常识、民风民俗知识等。我喜欢参照电视节目上模式,设计些知识竞赛练习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活动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又能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更主要的是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主动接近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一个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学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还要做到充分利用时机与生为伴,并适当展现教师的才艺,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和学习效仿的好奇心。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就会产生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欲望,师生之间就可以说心里话,谈学习,论人生了。平时,教师还要善于面带笑容,让学生产生觉得易于接近的心理。如果老师表情高傲冷漠,学生就会觉得爱莫能及,就会避而远之了,师生之间就无法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了。在课后、课余生活,本人常常深入学生之中,和他们讲故事,讲生活,讲学习,说说心里话,开个小玩笑。这些都有利于掌握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到学生的想法。根据掌握到的学生情况,我们就可以分析原因,寻找有效方法,及时鼓励或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正在形成的困惑。还有利于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继续保持。
  2. 赞赏与鼓励学生
  学生的成长伴随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出现,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时要多一点赞赏多一点鼓励。如我刚接一个班语文课时出现一件事:上课铃声响过,我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幅我的头像漫画,这是一幅传神逼真而且又十分滑稽的漫画,全班学生都等着看我的反应。我饶有兴趣地盯着漫画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画得很不错,我都不舍得把它擦掉了,最好还是让这位小画家先在纸上重新描摹保存下来。”我对他的天分由衷地赞赏,没有批评他,相反鼓励他的创造性,由此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责任编辑韦淑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37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