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职德育课是培养中职生职业意识的重要载体。中职德育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内容缺少新意、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等问题。加强课堂管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中职德育课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职业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C-0029-03
  我国教育家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要做到让学生敬业乐群。他的这一思想后来被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仁具体化,认为敬业乐群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职业之真义在于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养成对所从事职业之乐趣;养成经济观念;养成科学态度等。简言之,对职业本质的认识和思考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意识就是人们关于职业的各种观念的总和。职业意识对个体品德的养成、职业素质的形成、职业生涯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层面上看,职业意识是个体对某类职业活动本身及其价值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的综合反映,包括行为规范意识、竞争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企业文化意识以及质量效益意识,它强调的是个体层面的主人翁意识。社会共性的职业意识则指在全社会各个行业中形成的普遍认可和遵守的意识,它不仅包括个体的主人翁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还包括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的意识。
  有关专家在职业意识研究领域已取得诸多成果。但是,以往的研究者们多把研究重点放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上,鲜有针对中职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研究,而对中职校具体学科教学中职业意识培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笔者通过实际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中职生的职业意识极为薄弱,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学生缺乏主人翁精神,行为规范意识与组织文化意识薄弱;学生职业规划的自主性不强,职业目标不明确;学生轻视职业道德,缺乏职业情感。这些与中职校生源素质不高,学校及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度不够等有着很大关系。作为中职院校职业意识教育主要载体的德育课应承担起增强中职生职业意识的责任,因为中职德育课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会职业生涯的规划,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成为为社会所认可的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一门课程。
  一、中职生职业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效率低下
  我国中职校大部分学生是所谓的“学困生”,他们或是学习成绩较落后或是行为习惯不端正,缺乏学习热情。中职德育课作为公共课,不像其他专业课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更得不到学生的青睐。部分学生课堂自控能力低下,有的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有的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玩手机游戏,有的甚至在课堂中随意走动。一些德育课教师会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但也有一些德育课教师则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管讲台下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按照教案继续唱自己的“独角戏”。这样的课堂秩序,从显性层面上看直接影响了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效率,从隐性层面上看也同样影响学生职业意识中行为规范意识的养成。
  (二)教学内容缺少新意
  中职德育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以及心理健康等。由于授课时数有限,这5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很难全部讲授,不同的教师只能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教学内容。再者,由于教师对职业意识教育的教材研究较少,教学内容资源开发十分有限。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德育课教师只是按照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授课,鲜少对德育课中职业意识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入、个性化的分析,形成了照本宣科的教学现象,导致学生职业意识教育的学习内容缺少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课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效果。
  (三)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应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部分中职德育课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但是,中职德育课作为偏重理论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局限性,讲授性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更有部分德育课教师创新意识不强,缺少终身学习观念,拘泥于传统的讲授法。长此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容易日渐消磨师生的教学热情,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内化和提升。
  二、中职德育课学生
  职业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课堂管理
  职业意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主人翁意识,而其中的行为规范意识和组织文化意识的教育可在课堂秩序的规范和管理中得到很好落实。教师作为课堂纪律的管理者要将维护课堂秩序作为重要责任,学校更要动员德育课教师参与到课堂秩序的维护中。首先,德育课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擅离教学岗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调换课现象,这也是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其次,德育课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课堂行为规范,并将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与职业意识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体力行。再者,德育课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与评价。德育课教师一方面要表扬遵守纪律的学生、树立典范,另一方面要充分与学生互动,可借助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问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的学生,提示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总之,教师要借助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职业意识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主人翁意识、行为规范意识、竞争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组织文化意识以及质量效益意识,还包括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等。但不管是知识、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产生新的内容,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的,职业教育必须开门办学,参加社会的运动,适应社会需要。第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第二,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第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意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选材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这些中职德育课程的既定教材,也应融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状、贴近时代背景的内容。譬如创业意识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就是教学内容要贴近时代和社会现实的体现。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对创业持有较高的热情,但对创业的动机、条件和准备等都缺少应有的认知。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相关创业方面的内容,包括创业成功者的演讲视频、创业相关报刊与书籍、创业成功的校友讲座等。中职德育课教学内容也应包括企业文化,包括优秀企业的宣传视频、企业文化相关报刊与书籍、企业高管的优秀讲座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中职德育课教学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德育课课程改革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和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特征都呼唤和要求德育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中职德育课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尤其需要增加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的使用。霍尔戴威斯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中讲道,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活动也许是这种事例研究讨论。案例教学不仅适用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能培养中职生主人翁意识。它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参与,理解案例中所要传递的观念和态度,在评析的过程中内化职业意识。体验式教学则是通过创造或重演特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情境的过程中理解并产生职业情感、生成职业的主人翁意识与职业道德。项目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创业意识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中要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把读书和做工联系起来。杜威也主张“从做中学”,即把获取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项目教学法就是有效实现学与用相结合的教学法。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不仅要独立处理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参与项目成果的评价。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将理论化的职业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赵飞霞.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16).
  [2]孙珊珊.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郭浩.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探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4]陆卉.中职校德育课职业意识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5]王证之.21世纪职业意识内涵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0(15).
  (责任编辑:张志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70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