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手机短信与高校“联姻”:构建高校德育新平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当代高校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传统高校德育模式的弊端已日益显现。“第五媒体”――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已经风靡整个大学校园,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手机短信能否参与到高校德育工作中来,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与意愿。本文以烟威地区的五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重点研究了大学师生对于现有高校德育工作的看法、评价以及对手机短信参与到德育工作中的接受程度。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改进
  
  一、 调查目的
  最近,传统高校德育模式的弊端已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处在青春期的高校学生容易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现有高校德育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而“第五媒体”――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因其突破时空限制,费用经济实惠,使用便捷,已经风靡了整个大学校园。我们以烟威地区的五所高校为调研对象进行了一次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高校德育工作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目的在于对找到手机短信与高校德育工作的契合点以及具体实行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对高校德育的现状,师生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态度、期待和对手机短信完善德育工作这一新设想的参与意愿的系统调查和分析,对高校德育工作改革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
  二、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烟威地区的五所高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了调查。共收回问卷476份,访谈教师10人。本次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以调查问卷的调研结果为主要依据,教师访谈为补充,对该项目进行相关研究。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学生部分
  (1)对现有高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同学们普遍承认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同学们对德育课程又存在相当程度上的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高校德育课程内容死板空洞,与学生的心理脱节。在我们的调查中,54%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操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9%的同学表示一般,而只有剩下的7%的同学表示很好。在对于现有高校德育工作的态度上,47%的同学表示方式死板,没什么效果,浪费时间,更有24%的同学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2)对非个人短信的态度。在对非个人短信的态度这一问题上,学生们出现了一定的分歧。61%的同学接受非个人短信,表示可以了解时事、天气和一些其他的资讯,但是也有23%的同学明确表示出反感,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个人空间。这一分歧在我们设计的另一道问题中也有所体现,13.5%的同学手机开设了屏蔽垃圾短信的功能,而其余同学中,22%的同学是因为手机本身功能限制而无法开通此项业务。由此看来,手机短信参与到高校德育中来这一新设想要想成功施行,处理好这一分歧也是关键之一。
  (3)对手机短信参与到高校德育工作中来的态度。关于手机短信参与到高校德育工作中来这一问题,同学们看法相对一致。76%的同学认为这一设想不错,可以完善现有德育方式,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效果,此外71%的同学表示如果自己收到类似短信,会仔细浏览、认真思考与反省。
  四、 调查结果与分析:教师部分
  经过我们对高校教师的采访,不难看出,这几位教师都对这种手机短信与高校德育的新模式都表示支持,认为现有的德育方式的确有待改进,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仍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性较大,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把手机短信作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完善的一种新的尝试,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虽然我们采访的几位教师年龄跨越30岁~55岁,但普遍接受手机短信这种新兴方式,并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认为手机短信可弥补固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可做到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活动,并且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同学们解决思想难题,使高校德育不再是纸上谈兵地讲道理,而可以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同学们的生活之中,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高校德育新模式。
  五、 总结与思考
  将已流行开来的交流方式――手机短信与高校德育这一现代教育重要部分相结合,探索用手机短信的方式来完善现有高校德育体制的新思路,消除传统德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高校德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未来高校德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我们探索到的手机短信与高校德育工作的契合点如下:①可利用手机短信的即时性、私密性特点,使手机短信成为校园公共信息的传播渠道,以手机短信为信息上报的主要手段,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难题,将一些不良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②利用手机短信受众面广、受众群特定的特点,使手机短信成为高校德育的宣传阵地。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让手机短信与时事政治、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结合,开展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此外,在考试前夕,向每位同学发送“遵守考试纪律,严守诚信承诺”的警示短信,四六级考试前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等,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作为宣传阵地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短信,创作一些人生励志、心理疏导、善意提醒等内容健康,文字隽永的手机短信,发送给特定的同学,以此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益尝试。③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以短信交流为平台,开设短信心理咨询、实施短信心理辅导,让学生在短信交流中敞开心扉,无所顾忌。
  
  参考文献:
  [1]刘幼昕.手机短信挑战高校德育[J].北
   京教育,2005(3).
  [2]郭超杰.第五媒体的发展与高校德育工
   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8(4).
  (山东大学韩国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84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