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不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践行着。然而纵观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令人忧思的地方还真不少。一些教师实施的所谓的“合作学习”实际上仅仅是一种麻木的追风,其本身也没有能够理解透彻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刻内涵,致使教学效果低下。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流于形式,缺乏指点
  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特别是一些农村教师的心目中,以为实施新课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就不是在很好地实施新课程,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就是一种落伍的表现。于是,在他们的公开课中,大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就是把课桌拼起来,学生围上去,围成一个封闭式的图示或者是一个“U”字型的位置。讨论时,也没有多少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与方式方法的引领,更别谈要求学生注意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这样的学习方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气氛活跃,而实际上呢?气氛是活跃了,孩子是兴奋了,开心了,但是孩子们收获了多少呢?他们活跃、兴奋、开心,并不是因为通过小组合作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能力上得到了多大的提升,在知识上实现了多少的丰富,而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一段自由快乐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挂着合作学习的头衔,干着非合作学习的事儿,特别是一些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的潜意识中就是认为合作学习实际上还仅仅是组内的高端分子独当一面,他们这些虾兵蟹将只是来壮壮队伍,给小组增添一点儿声势罢了。于是乎,他们默默地就把自己置于小组的边缘地带偷着乐。
  如一位教师执教《圆的周长》一课,在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时,只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优势,想着办法测量圆形塑料片的周长。结果,教室内乱作一团,毫无秩序可言,最终测得的数据除以圆形塑料片直径的商与圆周率相差甚远。这样缺乏引领的形式化的走过场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起到多少作用?恐怕执教老师并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所以他的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失败了,最终还是回到了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圆周率的含义。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安排并没有任何意义。
  二、随意分组,缺乏均衡
  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一提起小组讨论,前面的学生就很自然地转向后面的同学,或者左边的同学转向右边的同学……也就是说这种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的安排明显存在很大的不全面性、局限性,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公平、合理的开展。因此,需要均衡能力,这样的比赛才更具有竞争力,这样的比赛才更能激起学生的“斗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之中。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清形式和目标孰轻孰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必要非小组合作学习不可?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到底是怎样的?这一切应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深刻思考的问题。如概念性的数学课堂,我们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全面参与
  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要辨清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特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型学习小组。这种方式方法的搭配之后,就已经基本实现“比赛公平”了。并且每一个组员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岗位轮换制,轮流做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做资料员,甚至是报告员。做到分工明确,各施其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充分唤醒每一个成员沉闷的心。
  三、精心挑选学习内容,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挑选学习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如在教学《认图形》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能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成一个圆形吗?”“那大家就自己试试吧!”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三五成群地聚到一起,共商计策。别看这些一年级的小鬼,他们的手还真是巧呢,最终还是通过实践独自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南通市刘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85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