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论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几种教学方法,阐述了在课堂上采用这些方法的程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逻辑平台 分合技巧 类比教学法 可视化教学 简化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8-0061-02
  在很多人看来,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基因与天赋。这个世界确实存在着天才,但是研究表明学习方法也很重要。深层次的知识加工与时而反复的温故知新,在很多情况下会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智商在平均水平附近的普通人,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资本,提高学习效率是一条卓有成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密切相关。本文将分别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 建立学科的逻辑平台
  每个学科都有别于其他学科,这种区别中包含这一学科的体系、架构、固有逻辑和客观规律。要掌握一门学科,就是要掌握这门学科的系统,然而很多学生忽略了或者说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最终造成了低效的学习效果,表现为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还有些人认为,学科的系统过于庞大与复杂,对于刚刚接触到一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握,不如将知识变成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学习。这种观点有它的特别之处,只要是学科当中的知识,那么它就具备学科的特点、逻辑、规律,贯穿于学科的理论体系与架构之中。换一种角度来说,每一个模块当中的知识都是构建在这门学科的逻辑平台上的,所有模块中的知识或多或少地都符合同一规律,具备相似性、相关性,存在着稳定有序的逻辑关系。
  “建立学科的逻辑平台”这一观点是有哲学基础的,世界的局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过程中、在某一方面(形态、结构、信息、功能、时间、能量等)会表现出与整体的相似性。简单地说,局部与整体所隐含的逻辑相同,因此局部与整体类似。推而广之,学科的体系、架构、逻辑、规律存在于各个知识点当中,逻辑平台,就是学科背后的隐含逻辑。因而,当我们掌握了逻辑平台后,学科知识就可以通过类推、发散而掌握。随着对学科平台的深入研究,越到后面,对平台的了解越深刻,学习就会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个时候,知识的学习仅仅是一个推导与印证的过程。
  例如,我们看到,如果考试的题目简单,学生的成绩会高一些,反之会差一点,究根到底,还是因为掌握的知识不全面,没有形成缜密而稳定的知识系统,系统中又缺乏逻辑,造成在解答问题时,出现错漏百出的结果。只有准确建立学科的逻辑平台,才能形成深刻的理解。因为建立知识体系,架构知识系统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领会从肤浅到深刻、由点到面,并层层深入与巩固的过程。
  二 分合技巧
  这个技巧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主理查德・费曼。在他的自传里,他提到曾纠结于某篇艰涩的研究论文。他的办法是仔细审阅这篇论文的辅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
  分合技巧是指对付一个枝节繁杂的知识点,应该分而化之,切成若干小知识块,再逐个对付;理解之后,再将各个小知识块组合在一起,并且掌握各知识块的因果关系。依循这种方法,复杂的艰深的知识就容易被牢固地掌握。例如,常见的减速机,通常由两到三条装配线构成其内部结构,每条装配线上有很多的零件,乍看之下,它们就是一堆无法理顺的复杂的零件组合,别说要修理了。如果教师能够将其结构按装配线分解为几个部分,由于每条装配线的原理、结构基本相同,教师只要详细讲解其中一条装配线,学生就可以据此而掌握减速机的其他装配线。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各装配线间的逻辑关系,“减速机的结构、原理”就很容易掌握。
  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讲解其中一条装配线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模仿教师,并试用同一种逻辑去理解未知的知识点,用自己理解与感悟到的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甚至争论,这样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知识。“格物穷理,非是要穷尽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北宋哲学家程颐曾经推崇过这一观点。
  技巧的应用是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接手新的班级与学生时,教学中循序渐进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其目的是要观察学生的思维是否走偏,并及时地反馈和纠正,以免学生进行无效的学习。直到发现学生能采用“分合技巧”进行学习,这样可以降低课堂讨论这一步所用的时间,用完成作业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 类比教学法
  类比法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比喻、比拟。类比法的作用是“由此及彼”,是“由已知到未知”,如果能以类比的方式去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理解某一理论,往往可以通过某个更易理解的事物与它的相似性来进行对照性学习。类比是为了让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打比方”应该通俗易懂,不能用一个深奥的理论或者更生僻的事物来比喻我们急需理解的问题。只有恰当的、来自于生活当中的或者熟悉的、早已理解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当前的问题。采用类比法时,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所举的例子,最好能让学生产生兴奋感,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与经验。
  四 可视化教学
  可视化教学是指为了让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运用各种各样彼此互补的可视化手段和方法将其用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呈现,或者指导学生在脑海中自行创建相关的情景。
  空间想象能力与遗传有关,平面三维视图的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在三维视图的平台上,很多学生无法想象设备的结构、原理,更难以掌握对其维护维修的技能。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空间想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即使学生的平面读图能力较差,也并不意味着他无法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突破点在于教师的教学,如果教师能够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将平面图用立体图来对照、代替,甚至用视频来分解设备的结构、维护、保养方法,那么学生就能克服学习障碍,掌握知识。   可视化教学不仅限于视觉,还包含了听觉、嗅觉、触觉等,所以一体化教学与实训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教学是师生间的知识传递纽带,除了教师应该在课堂与实验教学中循序渐进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脑海中构筑各零部件、各设备的立体画面,学生通过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思维的训练,他们对知识的领会将更深入,从而能更为牢固地掌握知识与灵活地应用知识。
  可视化所包含的听觉、嗅觉、触觉等五官的感觉,这些感觉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如果采用可视化教学,那么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可视化环境,因为它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知识的学习,克服某一知觉感官的局限性,全方位地了解、感悟学习对象。
  五 简化式教学
  “你怎样将电子表格的用法解释给你奶奶听?”这是微软面试时候的一道题。这道题考查的是你是否完全理解了电子表格,考查的是你的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考查的是你是否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化式教学借鉴了这一面试题所隐含的逻辑,它的流程是“学生自学后将某章节的内容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小组推选最佳答案→教师点评讲解→学生课后修改润色自己的答案并上交”。学生在这四个过程中,首先是进行了自主性学习,要将学习的内容简化,需要深入地研究,要抓住知识的重点,解决知识的难点,需将知识内化,才能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培养自己的借鉴、分析、判断能力;再次,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学将会更有针对性,而教师的授课因为学生的前期参与,将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能够顺理成章地围绕着教学重点与难点大做文章。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及教师讲解,对知识的理解会升华,再次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往往会有更好的答案。随着这四个阶段的逐步推进,学生的学习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知识的核心。
  简化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抓重点、抓本质、抓内化”,如何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
  六 结束语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因为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在专业上走得更远,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杰.分形艺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常生禾.关于普通逻辑学科体系的新构想[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7(1)
  [3]徐苑苑.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5)
  〔责任编辑:林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87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