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奇山异水美妙超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东方圣哲,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人文学者,堪称泰山北斗,令人高山仰止。2007年,季老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委会的颁奖词对季老做了高度的评价:“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老还被誉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季老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集史、识、才、情于一体,颇具大家风范。
  《富春江上》(选入多种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辅类书籍)是季老一致公认的写得最美的一篇散文。概括起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美点。
  
  朦胧绰约、深邃绵渺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歌散文创作的最高的审美境界。什么是意境?总的说来,意境是作家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共处于兴奋状态之下所获得的既能恰当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心意、又能巧妙地使之生发延展的直觉表象,因而它的特点在于:它是心与物的协调统一而心驰物外,是意与境的浑然一体而意溢于境,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而情漫于景,是虚实有无的相济相生,相辅相成,无处不是物,是景,是境,无处不是心,是意,是情。
  这篇《富春江上》意境感就非常强烈。从客观景物方面说,江水平阔,浩渺如海,江水青碧,水声淙淙,白帆点点,青螺数点,烟雨迷蒙,层楼迭阁,曲径通幽,花木扶疏,窗明几净,景色明丽,秀色天成,风物如画,天上神江,奇山异水……总而言之,作者运神来之笔,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奇山异水的画卷。从主观情愫方面说,有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有对历史人物的凭吊之思,有对人文景观的敬仰和赞誉。这样,神与物游,情与景会,心与境偕,就构成了意蕴深厚、朦胧悠远、回味悠长的意境,令人心醉神迷,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悟其情,从而得到难以言说的美的熏陶。
  
  真挚热烈、崇高超迈的情感美
  
  季老是至情至性之人,因此才能写出至文。季老自己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做人要真情、真实、真切”,“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绝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使我真正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也这样评价季老:“季先生一生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
  是的,季老的散文中无论是回忆往事,记述师友,还是咏物绘景,感时言志,都洋溢着感人至深的真情。那就是灵性生情,心源为灯,笔端为炭,以情感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本来已使作者十分着迷,而作者又与黄山的奇丽瑰伟作比,这种“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比照,使作者十分“惊叹”,因此,作者十分感慨:“我们祖国大地,江山如此多娇,我的幸福之感,骄傲之感,便油然而生。”不啻如此,作者又以瑞士山水的神奇动人作比,慨叹“山川信美非吾土”,因而,对自己祖国的壮美河山,“越看越爱看,越爱看便越觉得幸福,在这风物如画的江上,我大有手舞足蹈之意了。”文章结尾,作者在十分遗憾的同时,只能发挥“自己的幻想,把那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给自己描绘得如阒苑仙境,自己感到无比的快乐,我的心好像就在这奇山异水上飞驰。”季老早已是从容淡定,心如秋水了,无论为人为文都已臻化境,然而祖国的大好河山却能使耄耋之人手舞足蹈,堪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矣。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于一般的小情小致,小资小调,而是上升到了对祖国美好河山、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大爱至情,这种感情常常是溢于笔端而力透纸背。
  
  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的结构美
  
  散文的结构应该具备这样的美学特征,“精巧别致,错综变化”。散文结构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恰似园林布局一样,横式对称有整齐的美,纵式递进有直线的美,曲折回廊有曲折的美,重楼飞阁有变化的美,山石花木、因此造景则有和谐的美。散文结构也正是在无限中求有限,统一中求变化,复杂中见一致,跌宕中见均衡。这样,就使文章波澜起伏,新颖别致。
  这篇《富春江上》,以游览踪迹的变化为线索架构全文,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高及低,由小到大,中间穿插几段联想,可以说是开合有度,收放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结构上巧用多段,不散不随,起伏多变,读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季老自己说,散文的结构要“煞费苦心,惨淡经营”,整篇文章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综观这篇《富春江上》,正是季老散文结构美的典范。
  
  朴厚自然、典雅清丽的语言美
  
  季老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贯是淳朴恬淡,本色天然,朴素平易,秀色内涵,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然而,季老的散文也常常在平淡中透出诗意的芬芳,在天然本色中追求繁复绚丽之美,在大朴无华中凸显华彩铺排之美。这篇《富春江上》可以说是这两种风格的汇聚。季老曾说,最好要在一篇文章中使用两种不同的风格,这样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
  这篇《富春江上》,基本上以朴实无华的语句为主,但也有华彩铺排之语,如四次出现的出神入化的描写“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另如“江水青碧,水声淙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层楼叠阁,曲径通幽,花木扶疏,窗明几净”“刚柔不同,其美则一”等等。还有大量引用的古典诗文,这些都使文章语言繁复藻饰,典雅工丽,大大增加了语言的音律美、和谐美和典雅美。“秋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欣赏季老的散文,我们常常为季老那轻灵曼妙,典雅工丽的语言艺术所叹服。
  有著名文学评论家这样评价季老的散文:“炽热的真情,冷静的睿思,深沉的朴素,高远的淡泊,丰厚的学养,动人的意境,浓郁的诗情”,诚哉此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97642.htm